京東:未來十年誰來執國際B2C
在京東內部年會上,劉強東公布了自己的一個夢想,即:把京東建成一個代表中國的全球化企業。第一個十年,京東實現了1000億交易額,下一個十年,京東能否實現“國際夢”,不僅關系到京東未來的命運,甚至也是整個中國電商行業面臨的選擇。
走出去,大勢所趨!
互聯網不受國界限制,這是電子商務國際化的先天條件。國際化雖是艱難之旅,但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中國企業必須走出去,電商企業不可例外。十八大之后,中央已經決定,放開電子商務外資準入限制。境外的電商走進來,中國的電商如果走不出去,生存和發展空間勢必受到擠壓。因此,電商走出去,已是大勢所趨。
經過十年的開拓與創新,中國B2B業務已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是,B2C還沒能大面積跨出國界。而真正有利于輸出中國品牌,并提升其影響力的電子商務,則是B2C業務。B2C不僅可以形成自己的品牌,而且有助于產品的品牌溢價。
作為全球制造中心,中國品牌的PC、家電、數碼、快速消費品等產品憑借規模化、產業鏈優勢,已在全球市場逐步贏得話語權。除了傳播的出口貿易形勢,中國電商為什么不能通過B2C,把中國品牌產品直接賣給外國用戶呢?這是京東國際化的出發點,也是劉強東的希望,把中國強大的制造業生產的優質產品,以更低的價格賣到世界各地。
有障礙,也有希望!
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化一直是中國企業的夢想,無數企業在國際化道路上成為先烈。正如劉強東所言,99%的企業遍體鱗傷,有的甚至死掉了。對于中國電商而言,B2C國際化依然充滿艱辛。
首先,境外的配送成本非常昂貴。物流體系是電商的最重要環節,B2C國際化面臨的首要難題,便是物流配送。京東在國內雖然建立了強大的智能物流配送體系,但走出國門以后,配送成本必須有效控制。在新加坡,京東采取與iKnow合作的方式,解決了跨國倉儲配送、售后支持、市場運營推廣等一系列問題,而且快速打通線上和線下渠道,初建O2O業務模式。中國電商國際化,可采取合作方式,也可采取并購方式,都有利于迅速擴大市場。
其次,中國商業信用度低下。劉強東放言,京東國際化,五年內不賣圖書、音像產品,因為中國盜版現象嚴重。其實,中國其它產品的假冒偽劣現象同樣嚴重,劣質奶粉甚至引起國際市場的波動。京東敢于國際化,在于自身的優勢,因為京東沒有假貨、產品保真。京東把用戶視為衣食父母,著力在品質保證、價格保證、服務保證三個方面提升用戶體驗。
此外,跨境交易的政策問題、法律問題、支付安全問題,等等,都是電商國際化面臨的課題。京東國際化,首先選擇與中國相鄰的的國家合作,因為文化、習慣等稍微接近,暫不考慮歐美地區,自然是明智之舉。
中國NO.1,也是全球NO.1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跨境電商交易額達2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5%,高于線下傳統外貿交易額增幅。這個交易額雖然主要來自于B2B,但也預示了B2C國際化的美好前景,一是中國產品的出口交易仍在高速增長,二是電子商務交易已經超越傳統交易。
隨著中國制造由貼牌代工向自有品牌的跨越,中國電商必將肩負起歷史的重任,減化中間環節,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幫助品牌所有者,把中國商品大規模有組織的流通,有管理的流動,交付到世界各地的消費者手里。
對于中國電商未來十年的預測,劉強東所暢想的大趨勢,有兩點值得業界高度關注:其一,未來十年,中國一定會出現幾家銷售收入數千億、上萬億的零售企業;中國NO.1的零售企業一定是全球零售企業的NO.1。其二,未來十年,那種無序的、不標準的、沒有品牌的,不能給品牌所有者和消費者帶來增值的集貿式零售業態,會逐步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巨無霸式的零售企業,將占據中國標準化商品60%-70%的市場份額。
國門內外,中外電商對決無可避免,中國電商不去占領人家的市場,就必然被人家進來擠占自家的市場。京東要做世界級的零售企業,既是電商全球化發展趨勢所迫,更是超越自我打造中國電商國際品牌的偉大抱負。
未來十年,誰執國際B2C的牛耳,讓我們拭目以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