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試點棉花直補 利好紡織企業
歲末年初,南疆籽棉收購加工已基本結束。閑下來的棉農們到處打聽著2014年將在新疆試點棉花直補的消息,盤算著今年如何種棉花。
2014年,國家將取消現行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在新疆開展棉花直補試點工作。隨著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多個工作組分赴各產棉大區就棉花種植、銷售、加工等情況做密集調研、征求意見,此消息似乎被證實。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為新疆試點棉花直補指明了方向。“政策正在制定完善中,2014年將要出臺。只是具體怎么補、補多少、如何保證補貼到位,尚不明了。”自治區發改委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那么,面對棉花直補,棉農和購銷企業及各涉棉機構怎么看?日前,記者來到新疆最大的產棉區之一南疆的阿克蘇進行了采訪。
種地:
還需要從降低植棉成本入手
記者在阿克蘇的阿瓦提、新和、沙雅等產棉大縣采訪時,不時見到公路兩邊棉田中套種紅棗、蘋果等經濟林作物。阿瓦提主管農業的副縣長白和斌告訴記者,這幾年植棉效益遠低于糧食和其他經濟作物,一些農戶在種棉的同時套種果樹等經濟作物,等果樹掛果有效益后就減少棉花種植。因此,近幾年一些種棉大縣植棉面積有所下降。
在阿瓦提,魯泰豐收棉業有限公司規模比較大,產業鏈比較長,包括種植、收購加工、紡織等產業,棉花種植面積14.8萬畝,在6.3萬錠紡紗的基礎上,2013年又新添了6.5萬錠的生產線??偨浝砝罹叭€是當地棉花協會的會長。因此,對棉花產業的看法比較全面客觀。
“直補是件好事情,一方面可直接保障棉農利益,另一方面可促進棉花價格市場化,使國內棉價逐步與國際棉價接軌,降低紡織企業用棉成本,但執行起來不容易。”李景泉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要從根本上保護棉花生產,提高農民植棉積極性,直補額度應不低于糧食。除直補外,還需要從降低種植成本入手。另外,中國棉農的分散性和個體化是直補實施的主要困難,需要設計良好機制,并逐漸完善。
李景泉告訴記者,即使在阿克蘇這樣最適宜種棉地區,由于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和人工采摘費的不斷上升,棉農小規模種植成本每畝大約在2200元以上,全家人忙一年增收有限。
與李景泉有同感的不在少數。白和斌告訴記者,棉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國內棉花種植機械化程度遠低于糧食種植,成本明顯高于種植糧食。就是種棉大戶,如果機械化沒跟上,一樣不掙錢。僅拾花費已達到每公斤2.2元至2.5元,種棉成本太高了。
為了降低成本,“今年阿瓦提一些鄉鎮開始棉花機械化采摘試點,并準備以合作社的形式將散戶組織起來,推廣規?;N植,便于機械操作。”白和斌介紹了他們縣的一些情況。
阿克蘇農辦主任陳煜建議,有關方面應加大棉種的研發力度,研制出集中開花的晚熟型品種,便于機械采摘作業,國家應對農機補貼進行調整,并出臺機采棉的檢測標準。
掙錢:
全產業鏈活起來是出路
如果實行直補,2014年國內棉價將向市場靠攏,價格會下跌,利好紡織企業經營。采訪中,涉棉機構都有這樣的共識。
但是棉農有兩個擔心:一是如果補貼不多,棉價降得太低掙不到錢,二是出現“賣棉難”。
“完全取消臨時收儲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沙雅益康棉業公司法人代表胡孝倫認為,直補要真正保護棉農利益,就要保證棉農賣得出棉花,及時拿到售棉款,不出現賣棉難。采訪中,一些棉農和收購加工企業都有這樣的看法。
李國平是阿克蘇種棉大戶,2013年種棉5000畝。他最擔心如果取消收儲,棉花不好賣,或掙不到錢。“國家如果沒有最低指導價格,我們種棉花心中發虛。”
與棉農相比,棉花加工企業也會考慮自身利潤,夾在棉農和棉紡之間若無利潤空間,棉花加工企業會限收棉花,造成棉農“賣棉難”的問題。
一些人認為,直補對于加工廠影響不大,加工企業會隨行就市。
“我們收購加工企業心中都有一本賬。”阿克蘇鴻昌棉業公司法人代表滕敏力認為,2014年籽棉收購價向市場靠攏,每公斤不能超過7.5元。比如皮棉每噸17000元,折合籽棉每公斤7元左右,已高于市場預期棉價。比照此價格,收購加工企業算賬,不會做虧本生意。“收高了紡織企業不要,我們的棉花賣給誰?即使這樣也比進口棉價格高。”
阿克蘇騰達棉花加工廠老板陳時文表示,如果國家沒有托底收購價,“明年我們企業收購會非常謹慎,只能是走一步看三步。”他認為,國家應管底線,必要時啟動應急預案,出臺最低收購價。
最好是參照糧食補貼辦法,實行直補和最低收購價并行政策;另外,加強農業保險(放心保),遇到重大災害時能夠保障棉農利益。這是眾多棉農和加工企業的心聲。
李景泉則認為,應站在棉花全產業鏈上看問題,提高新疆棉紡企業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增強其市場競爭能力,只有全產業鏈活了,棉農的擔憂就會消失了。
貸款:
收購資金及時到位是硬道理
如果說棉農最擔心“賣棉難”,而收購企業更擔心的是是否有充足的收購資金。
充足的收購資金是確保棉農不出現“賣棉難”的關鍵。胡孝倫認為。
據了解,長期以來,農業發展銀行在棉花收購資金的供應上,承擔了全疆70%的收購資金供應。而農發行棉花收購資金屬于自擔風險的、沒有國家兜底的政策指導性貸款業務。
由于多數棉花收購加工企業規模較小,固定資產一般不超過2000萬元,收購資金需求量又特別大,往往要貸出上億元收購資金才能滿足需要,胡孝倫告訴記者。
在收儲的情況下,棉花企業銷售后都能及時歸還貸款。而在棉花收購市場化運作態勢下,農發行如按照商業性流動資金貸款管理,實行貸款額度擔保全覆蓋,雖然可以有效防范市場風險,但勢必大幅度提高企業貸款門檻,將會淘汰一大批棉花企業,影響到棉農售棉,造成另一種“賣棉難”。阿克蘇一位農發行信貸人員有這樣的擔心。
專家預計,實行棉花直補后,國內棉花價格在短期內很難低于國外棉價,國內消費不旺情況極可能繼續延續,加之新疆遠離銷區、運輸困難、疆內用棉有限等因素的影響,棉花銷售困難將繼續成為新疆棉花產業發展的難題。企業如遇銷售困難,農發行貸款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安全隱患。
“保收購與防風險”將令農發行面臨兩難困境。各產棉區農發行機構組織信貸人員加大調研力度,研究討論管理辦法。同時,希望有關方面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如棉花收購價格確實低于某一水平,應及時啟動最低收購價政策,進行就地儲備,防止因籽棉價格大幅波動,影響棉農收益。
也有一些業內人士建議,對農發行棉花收購資金單獨核算,建立國家層面風險補償機制,進一步調整、完善農發行相關信貸政策和管理機制,確保棉花收購資金良性運行。
專家認為,應充分發揮新疆優質棉基地優勢,針對新疆的特殊情況,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建立現代紡織基地,并對棉花全產業鏈進行扶持,這對新疆經濟跨躍式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有特殊的意義。
延伸閱讀
新疆棉花產業概況
新疆是中國的棉花主產區,近些年中國60%的棉花產自新疆。受自然環境影響,新疆的棉花單產高于內地70%以上,棉花品質也明顯高于內地,生活在新疆70%左右的維吾爾族農民世世代代以種棉為主要的生活來源。如何鞏固新疆優質棉基地,如何保證棉農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進而保證邊疆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穩定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新疆遠離內地,交通不方便,多年來鐵路、公路運力緊張,加之運出的多,運進的少,造成包括棉花在內的許多商品的成本高于內地。隨著國家支援新疆步伐的加快,近幾年來,從新疆地方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自建和引進了不少紡織企業,以解決新疆棉花的出路和提高種棉效益,但無奈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外棉花巨大的差價,造成棉紡行業的全行業不景氣,加之目前新疆的紡織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市場競爭力。
從長遠的角度考慮,棉花產業西移,在新疆建立中國現代紡織基地勢在必行,既解決了新疆的棉花問題也解決了中國的棉花問題。
農發行新疆分行
支持棉花收購回顧
2010年度棉花市場經歷了“過山車”式行情,價格大起大落,次年棉花價格繼續回落,國家為保護棉農利益,出臺了19800元/噸的臨儲價格。
2011年度,國家臨儲價格19800元/噸,當年農發行新疆分行投放棉花收購貸款510億元,支持收購量250萬噸,占全疆棉花總產量(統計局公布數據284萬噸)的88%。
2012年度,國家臨儲價格20400元/噸,當年農發行新疆分行投放棉花收購貸款615億元,支持收購量315萬噸,占全疆棉花總產量(統計局公布數據406萬噸)的78%。
2013年度,國家繼續執行20400元/噸的臨儲價格,當年農發行新疆分行投放棉花收購貸款643億元,支持收購量317萬噸,占全疆棉花總產量(統計局公布數據400萬噸)的79%。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