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家紡企業如何真正走向國際
江蘇賽成國際集團旗下的“歐洲紡織中心”正式開館,這個歷時3年的項目終于正式營業,可想而知前期的準備工作大量且繁雜。與賽成國際集團副總裁、德國歐洲紡織中心總經理汪松的采訪就在開館前幾日,可以感覺到越洋電話那頭的他對于新中心的開館營業既保有信心,又帶著一絲期待被檢驗的興奮。
汪松可以說是“走出去”的行家,他曾被企業長期派駐東歐和非洲開拓業務。在他看來,“走出去”會遇到很多困難,然而任何困難最終都離不開一個人字,梳理好客戶、員工、當地政府及群眾的問題,“走出去”就已經成功了多半。
客戶:質量說話最管用
ETC是賽成國際在德國石荷州注冊的紡織品牌,目前主要銷售家紡產品,并在當地開設了約800平方米的銷售展示中心,而其生產環節仍在國內。汪松表示,在德國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開發客戶。首先因為德國人非常保守,他們很難接受新供貨商和新品牌。此外,在很多并不了解情況的德國采購商眼里,“made in China”等同于廉價低質,中國制造在國外的媒體形象和公眾形象并不理想。汪松說:“這可能與國內家紡企業曾一直著眼于如南非這樣的中低端市場,并為了爭奪資源大打價格戰有關系。但是在德國,企業拼的是質量,賽成敢于走進這里,就意味著企業有過硬的產品。為了向采購商證明中國制造也有好產品,我們只能親自上門拜訪,讓他們眼見為實。”
汪松表示,以前歐洲市場并不是賽成國際開發的重點,因此“歐洲紡織中心”沒能依托集團優勢積淀老客戶,而是完全從零開始。讓他欣喜的是,經過多半年的試運營,ETC已經積累了幾十家客戶,其中不乏一些大型連鎖超市。汪松表示,開發新客戶是企業在海外生存的必備本領。
員工:本土化很重要
目前,“歐洲紡織中心”在德國的工作團隊僅有8人,其中6位為德籍員工。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外籍員工所占比例很高。ETC的理念是本土化經營,人的本土化才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本土化,隨著業務擴大,企業將會吸引更多的本土員工。
員工本土化的好處就是語言無障礙且了解當地文化,可以更好地和客戶溝通,了解客戶需求。同樣,對于一個員工本土化程度高的企業,當地客戶和消費者也更易接受。在多半年的試營業階段,ETC經過不斷調整花型,摸索出適合當地消費者的產品風格。這與當地員工協助設計師調研本土文化密不可分。ETC在試營業期準備了約1萬套產品,采購商都反映不錯,獲得了當地消費者的認可。
但是本土化程度越高意味著企業要支出的成本就越高。由于賽成集團在德國石荷州購置了土地,公司不需要支付租金,人工費用成為最大的運營成本。汪松表示,海外員工工資比國內高2~3倍,其他勞動力成本則比國內高6~8倍。例如,在國外請專業攝影師為產品拍照以及裝修辦公環境和展廳,都需要支付工人極高的費用。
汪松還表示:“既然雇傭了海外勞動力,就須按照當地的規章制度辦事。例如,德國節假日眾多且員工沒有周末加班的習慣,作為雇傭單位不能占用員工休息時間強制加班,但是面對緊促的開館日程,如何協調休息與工作,著實需要費一些腦筋。”
政府:文化理念須認同
對于初到海外的中國企業,在與當地文化理念交匯時最容易“水土不服”.德國可以說是歐洲最講究規章制度的國家之一,按部就班是汪松對當地政府的評價。“和對待本地員工一樣,與當地政府打交道需要尊重他們的文化理念。在許多中國企業眼里,覺得德國政府辦事慢,事實上德國政府是服務型政府,辦事流程非常簡單,他們只是重視秉公辦事、按部就班,既不會拖沓也不會加急,因此企業急不得,只能提前做好計劃,并嚴格按照當地規章制度和工作節奏辦事。”汪松表示類似這樣的文化差異還有很多,中國企業須要入鄉隨俗。
事實上,大部分海外政府對于前往投資的中國企業是十分歡迎的。ETC與所在的德國石荷州政府關系十分友好,該州州長將出席“歐洲紡織中心”的開館儀式,為企業造勢。與當地政府保持良好關系,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樹立形象,還有機會接觸到相關客戶。汪松說:“只要企業是真心去投資,當地政府通常會伸出一臂之力。”
無論是招聘本土員工,還是向政府納稅都為企業獲得當地政府好感打下基礎。ETC將1月18日定為市民開放日,歡迎當地市民前往其展廳參觀。事實上,ETC是批發商而非零售商,并不需要直接面向德國消費者,“但是為了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讓企業融入當地社會是非常重要的。”汪松這樣解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