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奢侈品集團放緩擴張 調整經營策略
前不久,貝恩公司出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去年一年,奢侈品在華銷售增長僅為2%,而這個數字在前幾天高達30%。同一時間,世界三大奢侈品集團集體放緩在中國的擴張,調整經營策略。
除了數據上的不樂觀,實體門店的撤離,則是這個行業最直觀的,上海是最直接受到這一波寒流沖擊的中國大都會。在外灘堅守10年的Giorgio Armani旗艦店去年停業,而相隔不遠處的外灘六號Dolce & Gabbana、外灘十八號百達翡麗和寶詩龍也一并撤離??此骑L光無限的奢侈大牌們紛紛關店,這一信號也告訴我們,對各大奢侈品牌來說,中國市場最容易賺錢的年份已經過去了。
對于這一現象,武漢一位奢侈品行業業內人士表示,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說明中國消費者減少了浮夸心態,另外發展放緩則表示中國奢侈品市場漸漸進入成熟階段。
傳統銷售渠道受到沖擊
5年前,要買一只LV的手袋,90%的人不會想到回去網上購買,有條件的托朋友從國外帶,實在不行就直接去專賣店購買。但現在是移動互聯網的天下,隨著海淘的興起,國內外奢侈品巨大的差價,美國亞馬遜,奢侈品大牌的官網都成為中國消費者淘貨的熱門地點。加上轉運公司的迅猛發展,讓你坐在家里購買奢侈品并不是一件難事。
童小姐在美國讀的大學,回武漢工作后發現國內的大牌個個都比美國貴,她說:“我現在兩個渠道,一個是出國旅行就以購物為主,另外一個是坐在電腦面前海淘,買同樣的東西甚至能便宜一半。”她指著自己的LV經典款說這個法國買的,折后4000元人民幣,這個價格在武漢可能連個LV的錢包都買不到吧。現在中國人出國更加方便,也導致奢侈品海外熱銷,國內受冷。
的確,在各種渠道的沖擊下,奢侈品傳統的門店銷售受到了很大沖擊,因此世界三大奢侈品集團也紛紛停止擴張,面對日益復雜的經營環境與越發激烈的競爭,奢侈品牌們正試著調整策略,重新出發。
蜜月結束大牌路怎么走
盡管中國市場放緩的幅度是如此顯著,但它仍是誰都無法忽視的最重要的市場。在“蜜月期”結束之后,這些奢侈品牌需要考慮的是,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
今年年初,貝恩公司出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個全球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新開門店數量,已經從2012年的150家左右減少至2013年的100家左右,下降幅度達1/3。品牌們開始更加關注客戶體驗和可比門店銷售額,而不再是門店數量。
與此同時,奢侈品公司正嘗試著采取各種措施,來應對經濟的蕭條與市場不確定性。
比如,Gucci開始更多地向高端市場轉移,通過提升產品單價來提高業績。據悉,公司開始更多地運用蟒蛇皮等珍奇皮料來生產手袋。LOGO滿天飛再也無法吸引所有的中國消費者,個性定制、私人定制,土豪們也開始慢慢轉向有品位的消費者。
除了調整產品線和價格外,不少奢侈品牌也著手進行電商渠道的拓展,以進一步開拓市場。眼下,Gucci、Giorgio Armani的電商平臺都已經登陸中國;Ferregamo則在走秀網上開設了官方授權在線商店;Coach,HUGO BOSS也在中國上線了自主運營的網店。
Burberry的電商策略,則更加激進。除了加大與百度、優酷、阿里等公司的合作,其還開始提供在線的私人定制服務。據了解,中國消費者在看中一款新品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對款式、顏色、邊線的鎖定,乃至衣服上個性化的署名縮寫進行重新設計,并通過Burberry的中文網站向英國直接定制。
市場萎靡三巨頭各顯神通
LVMH、歷峰集團和開云集團是世界奢侈品的三大巨頭,他們最有代表性的品牌便是LV、卡地亞和GUCCI。幾年前,隨著中國人愛買奢侈品愛到讓國外奢侈品店都賺個火紅,各大品牌都高呼著“謝謝中國”,而去年的中國市場讓他們的心隱隱作痛。
話說生意不好整柜臺,從去年到今年初,三巨頭們一個都沒閑著,LVMH繼續保持“見好就收”的策略,無論本土法國的品牌,還是西班牙、瑞士、美國、意大利等, 都有隸屬于它的奢侈品牌,在品牌廣度上幾乎無人與其競爭,去年又收購了LoroPiana,這個毛織世界的頂級品牌。歷峰集團則一直是腕表珠寶品牌的第一,且不說卡地亞,瑞表幾乎囊括了世界一半以上的名表名牌,專業度上無人能及。而開云集團在品牌組合上要略遜于他們,但他們除了收購和兼并,去年還向中國捐贈鼠首和兔首,意圖很明顯只為討好中國市場。
面對去年以來中國市場的增長乏力,每個集團都希望增加點新鮮力量來刺激增長,但是畢竟現在一個新銳品牌要想扶植壯大有很大的難度,而發展成熟的獨立品牌又比較難啃,愛馬仕就是一個例子,LVMH花了N大力氣還是沒有收購成功。
今年以來,三大奢侈品集團已經對收購品牌有了新的思路,它們變得比較謹慎。對成熟品牌只能看準時機,而這個時機未必會來;對于新銳品牌,只有看準其發展前景才會下手,畢竟像亞歷山大麥克這樣的品牌曾經一年為其帶來11倍的收入增長,這樣的新銳設計師則是他們的共同目標。
在消費中成長
事實上,這些奢侈品牌大多擁有上百年歷史,遭遇增長放緩對他們而言并不是新鮮的事。在歐美市場,奢侈品牌最初同樣很轟動,一段時間后每年的增長變得很少,甚至是零增長或是負增長,幾年之后再重新煥發生機。美國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后奢侈品行業就沒有好過,但是去年卻迎來了一個消費的小高潮,增長了4%,對于一個成熟市場來說這可以說是一個不小的成就。目前中國是緊跟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市場,而這個過程,可能會在中國重復。
現在各大品牌越來越講究服務和個性化,就像Gucci的高端系列,它要做到的就是去LOGO,讓顧客想到了獨一無二的奢侈尊貴。無論未來的策略如何,對各大奢侈品牌而言,有一件事情是顯而易見的—輕松摘取市場果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