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行業開始進入增加庫存狀態
供給端:服裝產量持續復蘇
產業鏈上游紡織紗線的產量增長相對較快,中游布的產量開始下行,下游服裝產量在復蘇過程中,服裝產量5月同比增長8.67%,但是男裝類的西服套裝和襯衫產量下降明顯。
紡織服裝行業財務指標比較:整體處于加庫存狀態
紡織業:收入增速持續下降,行業利潤總額增速高于收入增長,但是產成品存貨增加較快。
服裝制造業:服裝制造業收入增長持續恢復,在經歷了近2年的去庫存過程后,2014年度開始服裝制造業庫存增長較快。
床上用品制造業:床上用品制造業收入環比下降,同比增長6.65%,利潤同比增長9.35%,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14.56%。
投資建議
未來十二個月內,維持紡織服裝行業“中性”評級
從行業數據來看,紡織服裝行業開始進入增加庫存狀態,尤其是服飾制造業表現良好,產量增加,收入增長恢復,呈弱復蘇態勢。
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認為對于品牌服裝企業而言,那些提早調整,執行有效,且能夠在模式上積極探索創新,以應對消費環境和消費模式變化的公司更能脫穎而出。我們整體給予行業“中性”評級。
相關鏈接:
供應鏈中誰占有主動,誰就擁有定價權,這種主動的地位并不一定是處于供應鏈下游的終端品牌。例如,今年國內的幾大染料寡頭,強勢提高產品價格,讓產業鏈下游無可奈何。此外,一些國際知名的纖維品牌,由于產品性能優越,使得下游企業爭相搶購,都說明了創新于企業在供應鏈中處于主動地位的重要性。
紡織服裝企業來說,比較現實的做法是通過產品創新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企業贏利水平。然而就創新本身而言,每個細分行業會有所不同: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用規模效益降低成本是產業鏈上游企業需要考慮的;處于產業鏈中間環節的紡織企業既要注重設計,又要注重技術提升;于產業鏈下游的服裝、家紡企業來說,設計、渠道、商業模式是創新的關鍵。
“公平競爭是供應鏈管理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我國的供應鏈管理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供應商的選擇也存在一些盜版侵權、虛假宣傳、傾銷或壓價、商業賄賂等不規范的行為。盡管目前國內有些品牌已經在探索如何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運行機制,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是要向西方企業學習。”孫瑞哲說。
我國紡織服裝供應鏈的協同雖然比較充分,但還不完善。而西方企業于供應商產品、社會責任、驗廠標準等,會有規范的驗證與考核要求,通過機制來確保供應鏈的合理性,從而杜絕一些人為因素。因此,我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要向西方企業學習,從“人治”向“法制”逐漸轉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