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社區化布局升溫 O2O實體店長勢骨感
廣州海珠區客村東大街的“生利”便利店,門前窄道上人來人往,但擺在店面最顯眼位置的“開店寶”,卻很難引起路人及顧客的興趣。
瞄向社區電商的不只拉卡拉。今年5月,順豐快遞在社區開 “嘿客”,試水電商O2O,搶占社區資源。
不過,這場戰爭似乎并不被看好。電商進社區,目前現狀如何?能否吸引大量用戶?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廣州展開調查,發現上述電商在社區方面仍顯 “生澀”,與他們的熱情相比,用戶的反應比較冷淡。
發展現狀
巨頭紛紛進駐社區小店成“香餑餑”
這場社區“爭奪戰”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當時天貓與嘉興“快E點”合作推出“天貓社區服務站”,在浙江等省各社區布局代收點。天貓官網信息顯示,目前天貓在全國137個縣市及香港地區設有累計上萬個快遞代收點。“天貓服務站”的主要城市合作伙伴包括快E點、喜士多、好德、美宜佳等。在廣東,天貓選擇遍布大小城市社區的美宜佳便利店作為代收點。
追隨阿里的腳步,京東、1號店等也加緊步伐,在各地布點代收,以增加社區用戶粘性。京東牽手好鄰居、美宜佳等便利店。1號店也在7月初宣布,在上海300個“全家便利店”開通訂單包裹自提服務。
目前,各大電商布點社區的力度有不斷增強的趨勢。電商自提點已從便利店蔓延到社區或學校周邊小商鋪、洗衣店甚至理發店等小店。
2013年,第三方支付平臺“拉卡拉”推出“開店寶”,低調切入電商領域,社區小微商戶就是“開店寶”的主要使用者。和支付寶“走出去”相比,拉卡拉選擇從社區電商切入。拉卡拉總裁孫陶然此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稱,“拉卡拉吃定社區電商這盤菜。”
拉卡拉公關人士徐瑩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拉卡拉的社區電商O2O以社區為核心,“開店寶”為終端載體,連接供貨源與社區,消費者通過“開店寶”完成選購、支付和收貨流程。
徐瑩認為,拉卡拉深耕線下近10年,積累的30萬個社區網點為其帶來天然的支付場景以及消費需求。
今年5月,順豐“嘿客”橫空出世,以社區為落腳點布局電商社區。順豐廣州地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短短幾個月,廣州“嘿客”店面已擴至107家。
記者對廣州“嘿客”店面分布情況調查發現,“嘿客”選址主要是高密度生活區,一般一個社區一個店面,單店的輻射范圍約為方圓1~2公里,記者的觀察也得到順豐廣州區負責人的證實。“目前,‘嘿客’在廣州還會不斷地開店。”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模式調查
開店寶:操作不便物流滯后 店商懶得宣傳
今年來,拉卡拉一直在加大力度布局社區電商。7月31日,拉卡拉集團高級副總裁李廣雨在拉卡拉媒體分享會上表示,社區聚集著大量小微商戶,是當下O2O最新的流量切口,拉卡拉計劃年底前還會增加10萬個左右 “開店寶”駐點社區商店。目前,使用“開店寶”的店家網點已達5萬個。
廣州海珠區客村東大街的一家便利店,就是廣東使用“開店寶”的小微商戶之一。
記者從這家便利店老板娘鄧女士處了解到,每臺“開店寶”終端機價格為4980元。店主買下終端機后,不需要返潤給拉卡拉,而且每在商城上成功下單一件商品,店主可獲得拉卡拉每件10元的返利金額,成功售賣一張電影票或車票,可獲每張5元的返利。
鄧女士的店,附近都是高密度的居民住宅區,平時店內客流量不小。但盡管被擺在店里最顯眼的位置,“開店寶”終端機也極少有人問津,在拉卡拉“開店寶”上購物的人更少。
“目前只有我們自己在上面買東西。”鄧女士表示,店里的進貨部分是從拉卡拉商城上購買的,“雖然拉卡拉商城上的貨質量有所保證,部分商品價格還會比其他平臺低一點,但我感覺現在‘開店寶’整體還沒成熟。”
據鄧女士反映,這個“不成熟”首先體現在物流速度上,“在拉卡拉商城上買東西,有時候一周才能送到,地址也經常被快遞員弄錯,都不知道他們用的是什么快遞。”
鄧女士給記者演示操作了一遍“開店寶”。記者發現,“開店寶”終端反應靈敏度確實稍遜于一般的電腦終端。“終端上的商品不像其他商城那樣有那么多介紹信息,通常只有價錢和幾張圖片信息。購買車票時往往只能購買一張,買第二張就不行了。”鄧女士告訴記者。
“現在大家普遍只知道它的轉賬和還款功能,都不知道它還能網購。”鄧女士表示,目前“開店寶”全靠社區便利店老板自己宣傳,“我們都不怎么去宣傳,因為感覺還沒成熟,用起來不太方便,就懶得宣傳了。”
據該便利店老板許先生透露,他們買回“開店寶”已經兩三個月。第一個月,“開店寶”只幫他們賺了200元,第二個月大概賺了500元,“賺多賺少這個要看店老板自己的經營。”許先生表示。
對于“開店寶”在社區有無發展前景,鄧女士認為,目前“開店寶”才剛開始發展,也需要一定時間慢慢改善。
對此,拉卡拉電商公司總裁韓吉韜指出,目前拉卡拉并沒有自己的倉儲和物流,但這是拉卡拉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未來推行的是第三種物流體系,不是大宗批發,也不是單件配送,是落地的方式。”所謂落地,即全國統盤落地配送。他表示,拉卡拉短期不會切入物流,未來可能自己會建區域倉,中心店,以“前店后倉”的形式運營。“前端給用戶體驗、交易、銷售,后端會有一個小儲貨倉,主要覆蓋周邊拉卡拉的服務,預計5公里之內。”
順豐“嘿客”:快遞價格有優勢 電商發展無起色
廣州沙園街的“嘿客”店坐落在一片廣州公司職工宿舍區中,緊挨沙園街衛生服務中心,附近還有各種學校、居民區等。這里是典型的社區群。
7月30日中午,正值下班、放學時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這家“嘿客”時發現,和廣州其他“嘿客”店一樣,除了店員和進出的快遞員,店里并無其他人,門面冷清。
店內擺著的全是虛擬貨品圖片。店內導購員告訴記者,店里所有東西都是線上的,并無線下體驗實物,但顧客在購買后可以先到店面驗貨,不滿意可以當場退貨。記者注意到,由于顧客少,店里兩臺購物終端機也只開了一臺。
購物終端機上,除了順豐優選外,進駐“嘿客”店的商店大概20來家。商品種類包括生鮮食品、母嬰用品、禮物鮮花、3C數碼等。但衣服鞋帽方面貨源卻不多,總體貨物選擇性也一般,比如,可選購的手機品牌只有聯想、華碩、OPPO等幾個牌子。
當記者詢問導購員,線上產品是否會比淘寶、京東便宜時,導購員則表示,“有的會便宜點,有的會貴些。”問及店內下單能否包郵時,該導購員表示,一切按照合作商家的規定,能包郵則包郵,不包郵的還是要算運費。
記者在店內觀察了半個小時,其間共有4位前來寄快遞的顧客,但并沒人靠近終端機或關注店內的虛擬商品。導購員告訴記者,目前還是快遞業務比較多,“因為在嘿客店里寄快遞,首重會比順豐快遞點便宜2元。”
上述導購員告訴記者,他們店里大概一天會有1單鮮果訂單,手機等3C數碼產品可能一周有1單,但部分數碼新品到貨會稍微慢點,鮮果配送一般隔天就能到。“我們沒有庫存,如果我們有存貨,那跟外面的市場有什么區別呢?”導購員表示。
記者觀察廣州3家“嘿客”店發現,“嘿客”店面目前主營業務還是快遞,電商方面的發展仍未見起色,店面所在社區的部分中老年人甚至表示不知道“嘿客”是做什么的。
順豐公司公關辜謙表示,目前“嘿客”尚處于試運營,模式并不是最終版,未來在商品品類、購物體驗、社區服務等方面將進一步完善,提升服務屬性。辜謙強調,“我們會在驗證的過程中不斷學習、進步,對于嘿客的未來,我們是相當有信心的。”
不過,一位職業為用戶體驗設計師的上海網友評論,“對于上了點年紀的大叔大媽來說,這玩意兒搞不懂。對于年輕人來說,和一般的網店沒什么區別,我干嘛要跑到你店里來?還不如直接上網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