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向沃爾瑪“宣戰” 傳統零售行業洗牌或到來
8月下旬京東、國美、蘇寧先后公布了上半年財報。京東以512.7億奪得第一名,蘇寧以511.5億屈居第二。而據坊間傳言,劉強東在京東內部已經確定了一個目標,“做網上沃爾瑪,下一步挑戰沃爾瑪”。
而對比超市上市公司最近的業績數據,電商的迅猛發展已然開始威脅著傳統超市的生存。
成本高企成軟肋
盡管經營業績下滑,但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物美商業、北京京客隆、華聯綜超上半年業績報告發現,三家超市的門店數量仍在持續增加。
截至2014年6月30日,物美商業零售門店數量為545間(去年同期為541間),其中包括大型超市160間,便利超市385間,總銷售面積達約844760平方米(去年同期為777167平方米)。報告期內,物美商業新開大型超市直營店6間,新開便利超市直營店7間,新增托管便利超市1間。
但值得注意的是,物美商業的門店調整也在持續進行,尤其是大型直營超市,報告期內,新開大型超市直營店6家,與去年同期的新開28家店相比,開店計劃有所放緩。此外,還關閉了7家加盟門店。
而作為僅次于物美商業門店數的北京京客隆,截至2014年6月30日,其零售店鋪總數為287間,包括197間直營店、90間特許加盟店,總營業面積達324439平方米。
今年上半年,京客隆新開零售店鋪14間,包括直營便利店8間,加盟便利店6間。此外,完成了1家綜合超市及4家便利店的裝修改造工程。而截至今年6月底,華聯綜超新開門店9家,華聯綜超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擁有100多家門店。
事實上,近年來超市企業一直在凈利微增邊緣徘徊。租金上漲、人力成本上升快于銷售增長、新開店鋪培育期較長等因素導致了整個行業盈利出現下降。
財報數據顯示,在門店經營的同時,相對應的成本因素一直緊逼營業收入。其表現在,營業成本依然高企,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同比繼續提升。
北京三大超市企業中,物美商業的營業額最高。數據顯示,物美商業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104.33億元,銷售貨品收入為92.12億元,銷售成本為83.11億元。
而華聯綜超今年上半年營收為68億元,營業成本卻高達53.65億元。去年同期,華聯綜超的營業收入為64.38億元,營業成本為51.07億元。
北京京客隆在2014年上半年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為54.46億元,營業成本為43.39億元,去年同期營業收入為50.97億元,營業成本為40.25億元。
業內普遍認為,門店租金、人力成本、水電費等費用的居高不下是造成傳統超市營業成本高企的主要原因,而目前異軍突起的電商業,則在上述費用上可以大大縮減預算。
行業洗牌或到來
事實上,多家上市超市企業均對電商對于傳統超市行業的沖擊表示了擔憂。
“本公司作為傳統的快速消費品批零行業,面臨挑戰的同時也存在著發展機遇,互聯網技術、移動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悄然改變了傳統零售業的交易流程和規則,本集團清醒地認識到線上線下的融合是發展的重要方向。”京客隆在年報中表述可以代表大多數傳統超市的心聲。
“作為我們這個行業,還是得從內部的商品、服務上下功夫,這才是一個傳統零售商業的本業”,北京京客隆公司投資者關系經理張霞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張霞認為,在目前整體低迷的市場環境,包括電子商務的沖擊,這幾年人工、能源水電成本的上升,整個行業都面臨這樣的狀況。
“如果要提升業績,一方面得研究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調整商品結構,發揮自己的優勢來揚長避短,應該還是有一些空間的”,張霞對記者說。
拋開電商的行業沖擊,傳統超市之間的競爭也在催生行業洗牌的大潮。而在北、上、廣等商圈集中的大城市,表現十分明顯。以北京商圈為例,傳統超市企業的競爭一直十分激烈,而外資涌入更是將競爭白熱化。
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北京的商超已經進入適者生存的時代,上半年在消費低迷、電商沖擊、限制“三公消費”等因素綜合影響下,零售公司經營下滑已是預期之中。
而從宏觀數據來看,2014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呈現穩中有序態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1%,根據世界著名消費市場研究機構歐洲透視(Euromonitor)的估計,2013-2018年,中國超市零售業銷售額仍將以5.6%的復合增長率成長,中國零售市場仍有巨大發展潛力。
盡管如此,零售總體業態競爭焦灼,零售銷售增長迅速而投入巨大,整個行業或將迎來整合,未來中國超市零售業發展如何,讓人拭目以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