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電商“生死劫”
“3000多元的鞋子,穿了一個星期不到,就有點輕微的脫膠。聯系了賣家客服,對方只保證維修并不退貨。”國慶期間,好友無意間對記者提到自己在奢侈品網店購買的經歷,一臉不滿。“他們甚至連換貨都不愿意”。
隨著電商行業的發達,奢侈品也進入了網購的熱潮。只是,這其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好友的遭遇不是個案。今年7月,媒體就曝出國內最知名的電商平臺售賣奢侈品假貨的消息,引起業內關注。與此同時,很多消費者透露,奢侈品電商還存在“退貨難”的現象。“7天之內退貨幾乎不存在”。
假貨泛濫、退貨難,這些擺在明面上的問題已經成為奢侈品電商的頑疾,也導致它們步入了“生死劫”。
看似很美的奢侈品電商為何落入如此尷尬的境地?把脈當今奢侈品電商的未來,是逐漸消聲匿跡,還是能夠扭轉局勢,轉危為安?
假貨泛濫
記者發現,同其他電商相比,這兩年,國內奢侈品電商獲得新融資的寥寥可數。種種跡象表明,國內奢侈品電商正再度遇冷,行業一片蕭條。
實際上,奢侈品電商兩年前已經有過一輪大洗牌。2012年,品聚網、佳品網、呼哈網等以垂直奢侈品電商為定位的公司紛紛倒閉,背靠網易的奢侈品平臺網易尚品,以及新浪奢侈品頻道,也在短暫運營之后宣布關閉。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如今尚品網、第五大道、聚尚網等奢侈品電商的日子并不好過。
而第二波寒流來襲,背后又存在著怎樣的因素?
“主要原因是假貨泛濫。”一位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隨著奢侈品消費迅猛增長的同時,國內市場上催生了更多的造假商,他們的銷售渠道大部分是電商。
“很多奢侈化妝品的電商代購,基本都是假貨。”一家著名韓國化妝品品牌負責人對記者透露,很多電商做代購,物流記錄是從境外進入內地,其實都是中國或者韓國的高仿品,被當做真品用稍微低一些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另據貝恩公司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在購買奢侈品的中國消費者中,大約60%的人在某個時刻使用了代購。
據財富品質研究院的報告,截至2013年上半年,國內二手奢侈品市場的交易額大約在30億元左右,但年平均增速已達到30%以上,遠超同期一手奢侈品市場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LV、Gucci、Chanel、Hermes、Prada等品牌則是市場上假貨可見度極高的品牌。
然而,早在2012年,愛馬仕CEO便公開發布聲明稱,網上銷售的愛馬仕產品80%是假貨,這給國內奢侈品電商蒙上了一層陰云。
與此同時,當當網CEO李國慶也在參加BTV《光榮綻放》的節目上直接告誡消費者,最好不要在網上購買奢侈品,因為假貨已成奢侈品電商平臺的潛規則。
對此,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雖然近兩年,大品牌紛紛加大了在國內市場打假的力度和范圍,但以包袋為例,某些大牌的經典款可以說假貨的可見度遠遠高于真貨,不少消費者深受其害。
記者認識的一位王女士曾在某奢侈品購物網站上購買了一款價值4000多元的某大牌女士皮包。拿到手后,細心的她發現,皮包的色澤與專柜售賣的存在一定差異,甚至在拉鏈接口處有明顯的瑕疵。
當王女士聯系該網站的售后客服,投訴皮包為假貨要求退貨時,對方則要求她出具相關的鑒定書。于是,她拿著皮包來到該專柜,希望專柜能幫她驗貨并出具鑒定書,卻被工作人員拒絕了,理由是“專柜不提供驗貨服務”,并且稱,電商平臺購買的物品,專柜無法查詢相關編碼。
繞了一圈,王女士買的皮包無法退貨,她也只能咬牙吃下這個啞巴虧。“今后真的不敢相信這些電商平臺了,花了真貨的錢,卻買了假貨。”她對記者感嘆。
退貨無門
不可否認,在假貨泛濫的奢侈品電商背后,“退貨難”更是其發展的一道硬傷。
有媒體報道,新《消法》實施至今已有半年,但在實際操作中,網購“七天無理由退貨”的規定仍然存在諸多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成為退貨的“老大難”,而亞馬遜等大型電商平臺均被點名。
記者從消費者那里了解到,網購奢侈品難退貨的現象確實存在,可是相關法律人士告訴記者,這樣的現象并不違反新《消法》。
記者近日登錄多家電商平臺,發現大部分電商對特殊商品都有無法退換貨的規定,而這些特殊商品往往都包括奢侈品。
比如,在被某媒體點名的亞馬遜退貨頁面上,記者看到對多類不能退貨的商品進行了標注,包括售價高于500元的鐘表類商品,以及售價高于300元的珠寶首飾類商品。而另外一家網站所售大部分奢侈品是可以退換貨的,但對某些特殊商品,如化妝品、貼身衣物、珠寶、黃金飾品和贈品等,如非質量問題,則無法辦理退換貨。
此外,記者在蘇寧易購、1號店、聚美優品等國內多家電商網站上均發現,特殊商品,如奢侈品、黃金、化妝品等都被排除在“七天無理由退貨”之外。
雖說消費者可以享受7天“后悔權”是今年3月出臺的新《消法》中所作的規定,但對于什么商品可以享受“后悔權”,新《消法》比較慎重:既要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也不能違背商品特性和市場規律。
消保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消費者和商家無需在哪些商品可退上過分“糾結”。新《消法》有一個意思很明確,性質特殊且消費者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也是不能退的。這意味著,經營者在消費者購買時,只要設置了相關環節來告知消費者并讓其確認一些商品不能退,消費者同意了就應當履行約定。
電商訴苦
不少消費者對此表示不解,“花了大價錢買了假貨,電商還不承擔退貨換貨的責任,這樣的行為和欺詐有什么區別?”
面對消費者的質疑,電商也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
一位電商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奢侈品價格都比較高,電商擔心產品被“調包”是重要原因。
“以前就遇到這樣的情況,好幾萬元的包賣出去,結果顧客要求換貨,寄過來的卻是個價值幾百元的高仿皮包。”做二手奢侈品生意的林女士告訴記者,“這樣幾次之后,顧客和店家之間的基本信任已經被破壞了,我能保證自己店內的商品是真貨,可是有些人卻抱著其他的目的來退貨。”據林女士所說,很多同行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最后,他們都覺得,拒絕退貨的條款是合理的,“是保護我們的利益”。
記者深入了解發現,目前大部分奢侈品供應商,都不愿意為網購提供7天,甚至稍長一點時間的退貨服務。“主要根據供應商的退換貨政策。如果供應商不肯退換,電商很難自己承擔這樣的損耗”。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專家認為,要實現網購奢侈品順利退貨,需要有關政策明確“不宜退貨”的判斷標準,以及對惡意退貨、退假貨的懲罰措施。同時建議界定出一旦發生意外損壞的責任歸屬,還要打通奢侈品供應商退換貨環節。
“更重要的是,對于那些奢侈品電商,要進行一定的管理鑒定。”一位法律人士告訴記者,“造成這樣的現象的根本原因,無非是行業規則的缺失。”
最為明顯的問題就是,很多消費者因為奢侈品電商購物出現次品之后,都被“鑒定證書”這么一個環節給攔在了投訴門外。
“國內的鑒定標準并不完善。”有專家指出,如今,國內的奢侈品鑒定僅限于商家本身,比如典當行或者二手寄賣等,這些其實會受到商業利益的干擾而真實性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沒有專門的部門管理,缺少第三方權威鑒定機構以及從業資質的職業鑒定師,而民間的奢侈品鑒定師鑒定結果不具法律效用,只能作為輔助證據。
曾有媒體致電LV400官方客服電話,聲稱懷疑代購的包袋為假貨,并且有專業人士進行鑒定表示存在問題,希望可以拿到店內進行進一步檢驗。但對方表示,LV不提供這項服務,而且對于第三方的鑒定結果不予采信。
因此,有業者呼吁,奢侈品品類豐富,而且很多品牌依然在擴展品類從而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希望政府部門對奢侈品全品類出臺相關政策短期內很難實現。因為很多奢侈品的制造標準來自國外,如果用國內標準去鑒別國際標準的商品不現實。
一位從事奢侈品鑒定的專業人士稱,國內消費者比前幾年精明了許多,對于一些有問題的產品會有基本的判斷,此時就需要專業人士從專業的角度進行判斷和分析。“在國內,甚至連專業鑒定師這樣的行業都不存在,如何能保證奢侈品行業健康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