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哪三個利好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三個利好。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擴大內陸沿邊向西開放、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北五省區和重慶、四川、云南、廣西西南四省區市,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與擴大開放戰略的有機結合,是宏觀經濟新常態下新的增長極,是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重要的戰略機遇。對于紡織行業來說,亦是重構產業發展新動力,開拓多元化市場難得的歷史機遇。
第一,有利于紡織行業豐富國際市場結構,分散貿易風險。歐盟、美國、日本和東盟是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四大國際市場,2014年1~8月出口總額共計1108.3億美元,占行業出口總額的55.8%,其中超過出口比重1/3的美國、日本和東盟主要通過海域出口,但地緣政治危機影響漸重,1~8月我國對日本和東盟出口增速同比降低7.8%和40.1%。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開辟向西的戰略方向,一方面針對俄羅斯、中亞五國等周邊國家的消費需求,生產特色適用的紡織制品和服裝服飾,通過陸路聯運打通從內陸到中亞及歐洲大陸的貿易通道,構造多元化的市場格局;另一方面可以改變過于依賴美、日及東盟市場的被動局面,減少美國打造TPP對我國紡織業國際競爭力可能造成的沖擊,降低貿易風險。
第二,有利于紡織行業加快區域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由于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中西部承接轉移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行業區域結構調整步伐有所放緩。2014年1~8月,中西部地區新開工項目增速為-5.8%,低于東部增速7.6個百分點,低于去年同期13.6個百分點,占全國新開工項目比重為29.3%,較去年同期下降1.5%。放緩主要由中部所至,西部地區投資增速及企業銷售利潤率均位列第一,說明行業對西部地區的投資信心已超過中部,伴隨基礎設施及產業體系日益完善、內需潛力不斷挖掘,西部地區正逐漸具備有效承接轉移的產業及市場條件,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恰恰在投資信心低迷時賦予西部地區加速承接轉移的歷史機遇,憑借交通物流和經貿條件的不斷改善,以及各種助推經濟合作帶建設的利好政策,西部地區完全有條件將棉、毛、麻、絲等天然原料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加強與東、中部地區聯動發展,科學高效承接產業雁陣式轉移,使紡織行業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長久穩定的保持在國內。
第三,有利于紡織行業更好地發揮民生產業作用,助推新疆發展紡織服裝業。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發展要落實到民生和惠及當地上,而紡織服裝業與其他產業相比吸納就業能力強、投資少、見效快,集群式的發展又可以帶動當地的中小企業壯大起來,因此新疆發展紡織服裝業促進就業,實現長治久安具有現實意義。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核心區,在加強雙邊貿易、雙邊投資和交流合作的大背景下,憑借棉花資源優勢與地緣優勢可與巴基斯坦、中亞五國開展創新植棉技術、提高采棉效率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提升行業的原料保障。同時,也給我國紡織行業“走出去”投資帶來歷史機遇,有利于更好地運用兩種資源,激活兩個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