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業:可持續發展提上議程
在法國ESSEC商學院的院長Pierre Taipie看來,奢侈品牌如今做環保,其中討好公眾、擴大客戶群和保護地球、減少污染兩種目的兼而有之。“也許當前為擴大客戶群的目的占了80%比重,真正保護環境的目的只占了20%比重,但這畢竟是個好的開始。長此以往發展下去,我相信利益目的和環保目的的比重會對調過來。”
而事實上,已經有老牌的奢侈品公司在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方面作出表率。以LV為例,作為老牌奢侈品牌的代表,該公司創建了碳庫存,使得現在能夠計算企業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LV這種做法的影響之一是空運方式的減少,海運大受青睞。在其全球產品中,海運比重超過40%。現在,鐵路運輸和海洋運輸在所有運輸方式中占居領先地位,而其他代替出差的方式,諸如視頻會議在可行的情況下也受到歡迎。
早在1992年,LV的母公司LVMH就創建了環境部門。1993年,公司引進了生命周期以分析了解其品牌的產品對生物圈的影響。自2001年起,集團每年都會發布一份環境報告。如今,該集團內部又發起了幾場活動,包括每季度召開一次的環境委員會,每年為集團旗下所有品牌的雇員和合作者舉辦一次培訓班。這些共計數千小時,還包括一本年度性圖書,告知設計者和創建者要使用新型可持續材料。
斯特拉·麥卡托尼(Stella McCartney)也是一模范品牌,深受當代關注社會以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奢侈品消費者喜愛。
2001年,當時的Gucci集團和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以各占一半股份的形式創立了Stella McCartney品牌。但Stella McCartney的設計理念始終和Gucci集團存在沖突,即Gucci集團一向以皮制品聞名,而Stella McCartney反對在服裝中使用任何動物皮毛元素。Stella McCartney這樣解釋這個矛盾:“當時,我的CEO James Seuss跟我說,我覺得你不使用皮制品的作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品牌旗下配飾系列產品的發展。但是我覺得并不一定要通過皮制品才能做出好的配飾,我設計的產品樣式非常受歡迎,盡管沒有用上皮制品,但是品質和質感一點都沒有受到影響。”
事實表明,Stella McCartney的堅持是有成效的,Stella McCartney旗下的配飾盡管沒有用到任何皮質品,但是在經濟蕭條的狀況下銷售量卻大幅上升。目前,其配飾的銷量已經占到品牌產品總銷量的1/4。McCartney品牌的現任CEO Frederick Lukoff表示,這樣的成功源自Stella McCartney品牌傳遞的一致性理念,設計師的堅持讓消費者看到了連貫性,許多人也愿意追隨這樣的環保理念。
除了已經致力于為改變社會做出積極貢獻的奢侈品牌之外,總的來說,奢侈品行業已經意識到了這一事實:社會責任不只是種短暫趨勢,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那些隨大流的公司,察覺到了公關機會,但拿不出真正的戰略計劃,它們已被卷入一場繼續改變消費者的觀念和思想意識的演變之中。他們意識到,“綠色”,需認真對待,當代的消費者不會再被那些在信念和實踐上站不住腳的“綠色”廣告信息誘惑了。
幾年后,指責奢侈品牌缺乏可持續發展意識的聲音可能會越來越少,而奢侈品行業很可能會適應消費者要求社會變革的思想傾向。主要的和新興的奢侈品品牌都毫無保留地接納可持續發展意識,并采用規模經濟的手段來以降低本著可持續發展理念設計的產品價格,最終,客戶和商家共贏,地球會繼續前進,前景會更好。
亞歷克斯·麥金托什(Alex McIntosh)是可持續時尚中心的商業和研究主管,他同時是Christopher Raeburn的常務董事,作為一名設計師,他還使用可回收布料做成運動風格系列。麥金托什認為,“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經轉變了,他們不僅關心環境問題,而且想為生活環境的改善做些切實的貢獻。‘理性消費’以及對長遠價值的投資正在取代非理性消費。我們的學生已經有這種觀念了。”
環保品牌From Somewhere創辦人兼倫敦時尚周Estethica可持續發展展覽合作創始人奧爾索拉·德·卡斯特羅(Orsola de Castro),她倡導將孟加拉國拉納廣場事件紀念日作為“時尚革命日”,以此來強調對工廠工人生存環境的重視。“拉納廣場事件促使顧客們,尤其是年輕的時尚人士,對所謂的廉價時尚和大眾‘奢侈品’進行反思。商業街只關注產量,而高端品牌則關注社會責任”。
可持續發展時尚網站Gather&See的合作創始人斯蒂芬妮·霍格(Stephanie Hogg)說,“我們發掘并講述品牌,大多是英國高端品牌背后的故事,這是顧客的要求,他們想知道一個品牌的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時尚界的可持續發展有很多積極的力量在推動,但挑戰也不容小覷。手藝人的減少就是很大的問題。如今的年輕人都不再愿意做手工活了。此外,過度消費等都是奢侈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攔路虎,即使舉步維艱,但可持續發展始終是大勢所趨,也將成為奢侈品行業良性發展的主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