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el的網絡營銷非比尋常 后進者潛力巨大
奢侈品行業不斷改變著,品牌戰略在市場競爭中非常重要。近日,Chanel才正式宣布明年進軍電商。但是紐約數字營銷研究機構L2的報告“Digital IQ Index?: Fashion” 給出的結果卻出人意料。
該報告針對90家時尚領導品牌的數字營銷表現進行了定量評估。
巧妙運用電子郵件營銷策略,如:為訂閱用戶提供新品發布系列視頻的觀看途徑積極發揮品牌影響力,在社交媒體Facebook、Youtube上建立并維持了活躍的大型社區。
從社區總規模來看:Louis Vuitton、Burberry、Michael Kors、Gucci、Chanel、Lacoste等位居前列;
從總互動量來看:Louis Vuitton第一,Michael Kors次之,Chanel位列第三。
奢侈品牌每一Facebook帖子的平均互動量前十。每一Facebook帖子的平均互動量,Chanel僅次于Louis Vuitton位居第二。Chanel運用強大的SEM戰術,成為YouTube上排名第一的奢侈品牌頻道,擁有1億多位觀眾。
從YouTube頻道的活躍用戶量來看,Chanel在各大奢侈品牌中遙遙領先,遠超第二名Dior。Chanel其實非常具有數字頭腦,以110分位列綜合排名前三,獲得最高評級(Gifted),作為一家還未正式進軍電商的品牌,這個成績十分優秀。
相關鏈接:
近來時尚圈有人提出來了“生產流程透明化”的概念(sustainability starts with transparency),號召消費者和生產商關注成衣以及面料的來源。其言外之意就是,當你想到骯臟的生產線,自然會對污染型的生產新生厭惡,從而漸漸從根上減少污染的產生。
想想這個,似乎和那些死老鼠混進路邊攤給人的帶來的浮想聯翩有點兒相似。
每一件衣服被生產出來,這個星球都要輕輕地顫動一下。據統計,每生產1千克棉線需要2萬升水,而這些棉線只能夠生產1件T恤加1條牛仔褲,同時,從原材料到成衣,會用到8000多種化學用品。
不過時尚界一直在嘗試做出一些努力,讓衣物的生產更加靠近“可持續”。昨天我們發布了關于奢侈品巨頭Kering和H&M聯合英國裝備再用機構Worn Again進行的衣物回收計劃。
除此之外,近來Business of Fashion發起了一場討論,我們一起來看看時尚界為了讓自己更環保,還應該做些什么。
中國洛陽一條被染織顏料污染的河流。
時尚制造業說到底是靠創意吃飯的行業,誰能天馬行空誰能生存下來,誰獨樹一幟誰就能獨領風騷,可惜在環保這個問題上,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按兵不動——大家都在“觀望”著,這個詞兒說好聽了叫“觀望”,躲在門后面伸長了脖子左顧右盼的樣子,說再白一點兒其實就是慫嘛:等著看看別人做了什么,有沒有影響生意,然后考慮跟一跟風,甚至糊弄一下觀眾們,也就過去了。
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高級科學家Linda Greer表示,紡織業從四個方面影響環境,分別是:面料的選擇,工廠對面料的生產和染色,運輸方式和廠商對用戶的使用建議。而在四者雖然因為成本,成產環節等因素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但面料的選擇作為一切開始的第一步,常常可以被設計師掌控。設計師和生產商應該盡量選擇環保面料,而對于有毒化學物質,則應該全面禁止。
不過目前,這還僅僅是一個提議。
“鉻鞣”這個詞對大部分人來說有點陌生,它念作“gè róu”,是鞣制方式的一種,采用化工染料進行染色,也是目前最常見的皮革制造方法,這種出現于19世紀的技藝因為有效,迅速,便宜,是目前大多數皮革生產商的選擇。然而,鉻鞣卻是對環境污染最為嚴重的一種加工技藝。“鉻”和大多數的重金屬一樣,有著劇毒的特點。如果控制不得當,鉻鞣過程中產生的六價鉻將會對食物以及水質造成重大污染。
與鉻鞣相對應的是植鞣,采用純植物制劑進行鞣制,更加環保,但當然更加昂貴。而對于奢侈品包袋來講,“奢侈”本身應該意味著“持續”,而“持續”不應該僅僅是耐用,也應該包括環境上的“持續”。不管是從前者還是后者來講,植鞣都更應該是被選擇的技藝。
《穹頂之下》火了一陣子,然后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了熱熱鬧鬧的網絡熱點中,新的文章,活動甚至笑話開始刷屏,沒人會記得那一瞬間你曾經被挑動過的神經——環保,在沒有切身感受到威脅的時候,在大多數人心里,終究還不是一件深入骨髓的事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