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用產品與消費者對話
“直到現在,我在設計、織布時仍然心存感動。”無用品牌創始人\國內著名設計師馬可認為,做品牌是一個很綜合的事情,不僅僅是產品,還包括設計、推廣等,品牌理念的傳播主要是通過它的產品。無用并不是那種通過叫賣式宣傳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而是能夠被人感受到的用心做的產品。對她而言,服裝的品牌代表自身的信念跟理想,而不是作為商業的目的或追求利潤的想法。
其實,“互聯網+”本身也在提醒和倒逼制造企業更專注和專業。
歌力思董事長夏國新談道:“對服裝行業,無論什么新概念,產品形態、市場對產品的要求不會改變。抓住本質,堅持對技術和質量的完美追求,把最基礎的工作做到最精,才會賦予產品長久的生命力。”
不可否認,一方面,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產業的融合將會帶給我們一個全新的世界;另一方面,工匠和工匠精神正在強勢回歸。
“新常態下,服裝業值得堅守,更需要堅守。”夏國新感慨道。與他一樣,思凡、白領等眾多創業超20年的服裝品牌企業家表示,產業要做精、企業要優化,更需要堅持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
服裝設計大師山本耀司認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時裝和人的對話不是靠說,而是需要顧客親自到店里來,看一看,摸一摸。山本耀司想讓他們知道:這一季使用的是什么質感的面料、做了哪些更貼身或更透氣的結構。”
多年來,之禾用料、做工就如寫毛筆楷書一樣,一筆一畫認認真真,每天都在積累,把基本功練好后,創新就更得心應手了。在葉壽增看來,之禾是一個內容供應商,裁縫功能別人不能替代,將來沒工廠的品牌會很難。因為商品是一件一件做出來的,這是產業的根基。此前,他剛剛在江蘇收購了一家工廠,并進行了改造。
日本良品計畫(MUJI)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會長松井忠三非常認同產品與消費者的直接對話。“整體來說,我們的產品遵循的是禪、茶道的理念,以非常簡約的形式展現它的品牌價值,這是我們非常好的商業模式,所以產品是需要先摸到、看到,有了嘗試然后才能夠進行銷售的,這是我們品牌的一個特色。”他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