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了身價,奢侈感怎么辦?
想要從中國市場攫取利潤已經不再同過去一樣容易,市場在變,消費者也在變。國人仍是全球奢侈品消費的最大“豪客”,而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年輕化,越來越多的人尋求對奢侈品的新定義,尋求“奢侈感”之外的品味——這給各大奢侈品商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奢侈品的定位會一遍遍被刷新,產品與服務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伴隨而來的競爭也將愈加激烈。
無論是投奔電商渠道還是通過“降價”來實現更加親民,看起來是各大高冷品牌最聰明、也最無奈的選擇——無論是閉店還是轉戰線上都有一種變相降身價的味道。
那么問題來了:曾經由大牌們賦予的“奢侈感”會不復存在嗎?
奢侈感,關乎奢侈品行業賴以生存的商業模式。“奢侈”不僅體現在產品本身的歷史、設計以及工藝等附加值上,更多的在于購物過程中的體驗和享受。奢侈品牌們紛紛開始調整全球市場策略,線上線下兩端圍攻消費者,但這并不意味著奢侈品電商市場迎來全盛時代,還有可能因為電商無法帶來門店具有“奢侈感”的購物體驗而流失掉一批高消費能力、更加需要享受到“奢侈感”的顧客。
反電商路徑的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不論電商如何蓬勃發展,實體店的購物體驗,有許多是線上購買無法彌補的,線上購物會大大削弱了品牌的“奢侈感”。Chanel時尚總裁Bruno Pavlovsky有一句話說的恰如其分:時尚是需要觸摸和感受的。
這就是為什么Chanel和Cline曾經都是“排斥網銷”態度的代表品牌。不過,他們最終還是妥協了。
首先,這是一種“謹慎”的妥協。即品牌自身對兩級分化的選擇上是有所把控的,從Chanel近期的謹慎試水中不難看出,也正是如大部分奢侈品牌一樣,產品線進行兩級分化。一部分以定制為核心,繼續保持高端奢侈品牌形象,并比現在的品牌定位更加向上走,可以有效的維護老客戶,保持并增強客戶的“奢侈感”,也是增強客戶粘性的需求;另一部分將被迫大眾化,成為高端大眾消費品,和其他品牌的價格差距進一步縮小。
其次,關于“奢侈感”體驗這個問題,電商們也一直都在努力。比如Net-a-Porter就推出了不亞于專業雜志的style Book,而Yoox還會請John Malkovich、DSquared2為它專門設計商品。不僅如此,提供與商品匹配度相符的高品質物流也是電商們在服務層面做出的又一次努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