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毛紡毛皮制品,意在調結構?
消費品關稅調整中,毛皮衣服、毛制男女式大衣、毛制男女式西服套裝赫然在列,作為近兩年國家首批降低關稅的紡織類進口消費品,這些產品具有怎樣的特性呢?國家降稅聚焦毛紡毛皮制品,又意欲何為?
從政策背景來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持續發酵且后續影響一直未能消除,我國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例如《國務院關于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2】1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2】19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4】49號)及今年對于部分消費品關稅的調整政策,這一系列文件的相繼出臺說明我國外貿在增長遇阻情況下,有意識地通過擴大、優化進口來維持或促進外貿的健康穩定增長,并推動國內產業升級調整結構。
具體到毛紡行業,在全球毛紡行業中,中國毛紡行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上35%的羊毛在中國加工,18% 的羊毛產品在中國消費,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羊毛產品加工國和羊毛產品消費國。
但是相對于毛制品的成衣加工,國內的大多數毛紡企業還是將著力點集中在毛紡原料及初級制品加工環節。皮爾·波瀾毛紡織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生產銷售精紡呢絨職業服裝面料的紡織品進出口企業。目前,羊毛羊絨面料出口是其主營業務,其羊絨面料遠銷美、日、韓、南非、中東、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我們的很多羊毛、羊絨面料都是經過意法韓的設計,再回到中國進行成衣加工,再以幾十倍的價錢賣給中國消費者。其間,大部分差額利潤是被擁有設計研發權的國外品牌商拿走,國內消費者為高昂的設計成本買單。”皮爾·波瀾毛紡織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力尚于向記者分析。
由此,創新面料工藝、留住研發設計成為毛紡行業產業鏈布局的重要課題,正如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會長黃淑媛所言:“毛紡織行業當前正面臨從生產加工環節轉向實施品牌戰略、直面國際競爭的戰略選擇階段。”
在今年第84屆國際羊毛大會上,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麗芬描繪了未來江蘇陽光的產業鏈布局——形成研發、設計在總部,生產、銷售在異地的輕資產經營模式,通過在紡織制造上發展品牌,在品牌經營上發展電商,形成國內、外市場各占50%份額,面料、服裝各50%,實體店銷售與電商各50%的發展格局,這一布局與當前戰略模式不謀而合。
除了調整產業結構,陳麗芬還強調了毛紡企業在創新中需要注意的產業三大變化。“當前,社會經濟進入了一個空前發展的時代,這個時代是電子商務時代、大數據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是商業模式正在發生改變;二是投資方式正在發生改變,網上銀行、手機支付、余額寶,以及易付寶、百付寶、快錢等多家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設立,使得互聯網金融已形成快速發展態勢;三是消費觀念正在改變,個性化消費需求日益旺盛,網絡購物、私人定制正在成為時尚。”這樣一來,如何將互聯網與客戶需求進行無縫對接成為毛紡等高端成衣企業的課題。
持同樣態度的還有恒龍有為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魯興海,專注于互聯網高級定制的他對于此次降稅政策并不擔憂,“毛制西服是我們高級定制中的核心產品,國外奢侈品牌近年來也非常注重這塊業務的開發,但是大牌降稅并不可怕,因為本土品牌可以做洋品牌做不到的東西——服務,這種服務是基于互聯網和本土消費者習慣的,只要能抓住這點,毛紡成衣定制就一定會贏得中國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