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
中國工程院公布了經院主席團審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同時公布的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黨政機關領導干部身份認定規則(試行)》和《致中國工程院有效候選人及其所在單位的一封信》。
該名單詳細列舉了有效候選人的姓名、年齡、專業、工作單位和提名渠道。有效候選人大多數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少部分來自企業和軍隊等。提名渠道分別是院士提名和中國科協提名。
記者從中國工程院網了解到,中國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結束,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有效候選人共521位。皮革行業共有兩人入圍,分別是陜西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馬建中和煙臺大學教授、國家制革技術研究推廣中心主任王全杰。
馬建中教授主要從事高分子助劑(皮革化學品)的合成理論與作用機理,無機-有機雜化納米材料及其與動植物纖維作用機理的研究。近年來,馬建中教授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陜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2001年被陜西省教育廳、人事廳授予“陜西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稱號;2005年獲得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7年被陜西省政府授予“陜西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作為項目負責人或主要研究者正在承擔或已完成的縱向科研項目30余項(包括“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項目1項,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橫向科研項目20余項。
王全杰教授從事皮革研究推廣以來,先后完成科技成果39項,取得國家發明專利13項,在國內首創剖白濕皮新工藝及光學補傷殘工藝,為山東省奪得建國以來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先后有20多個省份數百家企業采用這項新技術,新增產值38億元。他帶領團隊承擔了國家863計劃,與杜邦公司合作,研制出天然皮革與聚氨酯纖維相結合的新型面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超彈力服裝皮革生產國。近年來,王全杰教授帶領以博士、碩士研究生為主的科研團隊在制革工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利用廢棄毛發生產出水泥發泡計,利用板栗刺殼提取出皮革鞣劑和石油鉆井助劑,采用皮革下腳料制備的蛋白基皮革脫脂劑已進入工業化試驗階段。
據悉,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6月將在各學部進行第一輪評審,10月組織第二輪評審后,再經全院全體應投票院士投票終選、主席團審議,確定當選院士名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