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重塑亞太版圖 香港區位優勢降低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過去內地消費者一直把香港比做奢侈品的購物天堂,價格和服務都是優惠和優秀的,店員們講普通話對于消費者的心理很了解。
“現在香港作為亞太區奢侈品的核心,與過去不能同日而語了。過去香港有很強的區位優勢,整個城市免稅,金融投資便利化,使得不少品牌的亞太區總部都設于此。但香港一直是‘流通中心’,無論是城市還是企業,如果單一在流通領域謀生,會有很大的風險。”周婷說。
記者觀察發現,身邊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購買地,今年以來悄悄發生轉移,要么去歐洲原產地購買,要么就轉向了中國澳門、臺灣地區或日韓兩國,中國香港早已不是消費者購奢的首選。
“互聯網為中國消費者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全球信息體系,哪國產品便宜,哪國打折,不到10分鐘就在粉絲圈中傳遍了。”陳凱說,去年年中,俄羅斯遭遇“盧布劫”,中國留學生立即形成了代購軍團,一度將店內的奢侈品搶購一空,但這只是曇花一現。日本、韓國,中國臺灣、澳門等國家及地區,正成為中國消費者購奢的新目的地。
但這并不能完全拉動中國奢侈品的境外消費,周婷認為,中國消費者到日本、韓國購奢的另一個原因在于,目的地國有許多優秀的本土品牌,無論在口碑、質量等方面都較受中國消費者認可,去日韓不僅能以較為合理的價格買到像LV、香奈兒這樣的國際奢侈品大牌,也有類似MCM、高田賢三、川久保齡、三宅一生等本土成長或收購來的優秀品牌供消費者選擇。
香港由于本地品牌產品沒有起來,僅僅是個貿易中轉港,將很大一部分消費者推向了歐美、日本、韓國那些有優質本國(地)產品的區域。“自身產品沒有支撐的情況下,區域優勢大大減弱。”周婷說。
此外日韓地區成為中國消費者奢侈品購物的新目的地,在于出境游的便利性。盡管大部分奢侈品牌源于法、意、瑞三國,但中國消費者去趟歐洲至少要乘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僅機票住宿成本就近萬元,而那些大牌在歐洲本土購買價格并不一定便宜,甚至全球調價后歐洲地區價格更高。
日韓則不同,兩三個小時的飛機對很多北京的游客來說就像飛了趟上海,出行成本大大降低,且各大旅行社經常有超低折扣的機票或團費,周末或小長假三四天的時間很是方便。
此外對很多奢侈品牌而言,除了奢侈品零售,背后更大的盤子是在做資本運作,香港歷來是亞洲的金融中心之一,投融資環境要比內地更有區域優勢,因為內地很多是政府主導型的,政策往往會發生變化,品牌方目前不太有膽量將這部分業務放回內地,而僅僅是將零售團隊放回內地。
眼下,奢侈品的亞太區版圖正在重構,香港一直以來的是亞太區的中心,但眼下零售業遇冷。“內地想要接捧香港成為奢侈品的亞洲新中心,相關服務及產業配套方面還需要下足功夫。”周婷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