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貨業:轉型非常迫切
在全球傳統零售行業迎來倒閉潮“大劫難”的背景下,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及電商工具進行轉型升級成為唯一的選擇。對傳統零售百貨業而言,這是趨勢,更是未來。
針對目前百貨行業的境況,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出路主要還是靠實體零售企業自身在市場競爭中去探索求變,作為商務主管部門,商務部近期亦準備從三個方面加大力度,推動實體零售企業轉型創新。
“一是推動經營模式的轉變,支持開展品牌商品聯合采購,引導零售企業提高自營比重,發展自有品牌,從‘二房東’的聯營模式向聯營、自營、自有品牌混合發展的模式轉變。二是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引導傳統零售企業主動擁抱互聯網,發揮實體店網點和物流的優勢,發展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在線支付等融合發展模式。三是引導多業態協同發展。引導百貨店、購物中心完善業態布局,豐富餐飲、教育、休閑、娛樂等服務功能,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從2003年以來,中國百貨業經歷了近十年的黃金發展期,順風順水的環境使得百貨業輕易就能保持每年兩位數的增長,也客觀上造就了百貨業的不思變化。”夏琳表示,在新的形勢下,百貨業的轉型之心比誰都迫切。
“百貨公司當前應減慢擴張的速度,少開新店,轉而尋求健康良性的發展。”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近幾年百貨零售業成本上升很明顯,主要體現在人力、物業方面,近幾年人力成本年均增幅都在10%—30%左右。”夏琳說,在傳統零售業深度調整的格局下,百貨業需要順應市場需求,加速轉型創新。
業界認為,百貨公司希望通過減少店鋪的數量,關閉一些在短期內無法扭轉虧損的百貨店面,試圖保證凈利潤。不過,百貨業只是一個縮影,在新興消費模式興起的背景下,“關店潮”成為2015年國內零售業唯一的關鍵詞。
“由于前些年百貨行業生意好做,大幅擴張背后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并未凸顯,但經濟增速放緩、電商等新興業態沖擊以及自身經營成本上升等因素疊加,百貨行業進入了調整期。”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夏琳說,有些門店關閉是經營困難所致,也有些是出于自身主動轉型需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