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轉型應該先“+互聯網” 再“互聯網+”
一直以來關于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思路就有兩種,一種加+互聯網,另外一種叫互聯網+。那+互聯網和互聯網+到底有什么區別?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當成一種術,比如利用互聯網開個店賣東西、做廣告、用云服務器,這些做法都叫+互聯網,其本質沒有改變行業和產品的本質,只是利用互聯網讓原來的運營變的更加效率了,這也是傳統行業互聯網轉型最簡單的思路。按照周鴻祎的理解,包括當下我們國家在熱議的工業4.0的內容,僅僅從狹義的理解,讓工廠更加自動化,用互聯網連在一起,共享到云端,加強和客戶的聯系,其本質還是“+互聯網”,不會產生爆炸性的指數級的變化。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當成一種道,是用互聯網的哲學、思維去指引產品,或者指引傳統行業改變體驗、改變用戶看待產品的方式、改變連接方式、改變商業模式,產生資源的重新配置,產生化學或者核反應的效果。
我很贊成周鴻祎關于互聯網道與術的理解。很多人分不清“術”和“道”,真正的道是用互聯網思維指導你如何做產品、建立商業模式,互聯網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互聯網的核心。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應該先“+互聯網”再實現“互聯網+”
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由于其運營方式的不同,造成其企業戰略思維的差異。當前傳統企業的價值鏈的中心是圍繞“利潤”展開。長年累月的運營無法突破這種觀念,如果強行把互聯網當成”道”去改造傳統企業,則需要摒棄“利潤”這個中心。
{page_break}徹底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供應鏈等價值鏈的所有環節進行互聯網+的手術,此舉無疑是很難實現,也不能滿足傳統企業互聯網改造的實際需要,再加上傳統企業創始人的傳統觀念,這種轉型基本上很難成功,即使創始人擁抱互聯網思維,全力改造企業,也很難成功,甚至把企業陷入虧損的境地。
那么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完全可以取一種折中的辦法。也就是先進行+互聯網的改造。傳統企業可以把互聯網當成一種工具,對價值鏈上某些環節進行優先的改造。我們可以把傳統企業的價值鏈的不同環節進行拆解并進行分析,便可以找到其優先進行互聯網改造的某一環節。比如當前的企業相繼進入微利的時代,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說法,企業現在很難在銷售環節提高1%的利潤,而在采購環節降低1%的成本則是非常容易的。那么對于這種無法再銷售環節提高利潤的企業,完全可以考慮從供應鏈下手進行+互聯網的改造。通過運營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計算機技術,將供應鏈成員通過雙方資源和競爭優勢的整合來實現雙贏。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改在的過程中,供應鏈管理由于成本低、產出效益大,實際上是非常適合進行互聯網改造的。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的傳統企業進行了供應鏈的互聯網改造,比如蒙牛股份、修正藥業、東阿阿嬌等。當然這只是其中一部分事例,也有一些企業從產品端進行互聯網轉型的,比如華為的終端轉型。
所以傳統企業完全可以在價值鏈的某一環節實現互聯網+以后,再逐步的進行企業價值鏈其他環節的+互聯網。從而走利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路,實現整體的互聯網改造,最終實現互聯網+。如此作法可以減少傳統企業在進行互聯網轉型過程中巨大的變革阻力以及無法彌補的經濟效益損失。
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道路漫長,需要立足實際需要,不可盲目攀比
在我接觸的不少傳統企業,包括傳統零售企業以及制造業企業中,也不少也在進行互聯網轉型的嘗試,有一些企業盲目的追捧互聯網思維,花費重金在各個環節進行改造,妄圖從產品端、生產端、銷售端等各個環節都實現互聯網的改造,結果勢必是事倍功半,甚至企業的運營都陷入危機中。
當前國家提出的“互聯網+” 戰略以及“中國制造2025”也是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方可完成的事情。作為市場主體地位的傳統企業應該審時度勢,應該積極的擁抱互聯網,但不能對互聯網盲目膜拜,更不能犧牲企業的根本去進行互聯網的改造。我們相信傳統企業的運營模式還是成立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華為的互聯網+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傳統企業互聯網+的過程應該更立足實際,注重分析自己實際需要以及整個價值鏈環節對互聯網擁抱的難易程度,走出屬于自己的互聯網+道路。
最后期待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能夠成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