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狂歡節的贏家是誰?其實是實體經濟
互聯網本身不生產任何產品,實體經濟借助互聯網創造了銷售的奇跡,這是中國新實體經濟的崛起。
事實上,無論是移動化還是全球化、農村化,這所有變化綜合起來都導向一個趨勢,那就是隨著互聯網與電商的普及,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界限將逐漸被泯平,再沒有什么會不會電商的問題,所有人都會上網,所有人都能電商,所有的傳統經濟都是互聯網+的,互聯網與電商就像水與電隱于無形。
二十四小時的“買買買”之后,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網購節戰績已基本出爐。網民的網購熱情之高令人驚訝,以第一個100億為例,前年達到該成交額花了近六個小時,去年耗時38分鐘,但今年僅用了12分28秒。“雙十一”僅用一個半小時,交易額就超過去年美國“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兩大盛宴的成交總額。據12日凌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天貓的總成交金額達到912.17億元。
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顯示出中國網民強大的消費信心。近兩年,中國經濟常被一些國外經濟學家看衰,而運行中也確實出現一些問題,但雙十一的超級火爆至少說明三點:其一,中國億萬消費者中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與消費能力,內需強大;其二,中國消費者對經濟前景仍保有信心,因為在一個信心喪失的經濟環境中,即便是再瘋狂的打折促銷,也無法刺激出雙十一這么巨大的成交增長;其三,互聯網經濟已經成為驅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
雙十一的巨額成交量,印證了李克強總理前不久在中央黨校經濟公開課上的判斷,即盡管中國經濟放緩,但經濟結構出現積極變化,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形成。
除去宏觀層面,雙十一的最新數據也顯示出中國互聯網業與電商業的巨大變化,同樣是三個特點:第一,今年“雙十一”最開始的200億元交易額中,無線交易額占比高達74%;只用了17分58秒,無線交易額就超過100億元。這表明在經過數年的中間階段之后,移動互聯網已經徹底戰勝固網成為互聯網的統治者。一般來說,最先向移動端轉移的互聯網行為是閱讀和社交,由于涉及真金白銀,電商一直是PC端的固守者,但今年,大部分人的購物行為也都轉移到移動端,意義深遠。
第二,電商市場向廣大的農村下沉。今年雙十一,有電商官方推出了農村電商交易額前十位的土豪村榜單,又有媒體報道雙十一第一單商品在凌晨1點48分就正式送到了村里等,這背后有物流業飛速發展的原因,但更表現出農民正在越來越多地參與到電商交易中來。在PC時代,由于基礎設施的限制,很多地方的農村是無法上網的,但現在人人都可以通過手機上網,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實際上在加速弭平中國的數字鴻溝。
第三是全球化,也是中國各大電商網站一年來拓展業務的重點。全球購、跨境電商的火熱在本質上體現的還是中國人巨大的購買力,奶粉、紙尿褲、化妝品、奢侈品,從海淘時代開始,中國消費者就表現出了強勁的需求,現在電商們將這些需求從地下轉為地上,匯涓涓細流為滔滔洪水。同時,今年國際買家批量涌現,不少外國人也參與了這場中國電商發起的購物狂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