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服裝企業加速“觸網”轉型
山東省曹縣大集鎮,是省內有名的淘寶鎮。近年來,“淘寶網店+服飾加工銷售”的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在該鎮發展得如火如荼。目前,該鎮較大型的服飾加工戶達480多家,擁有8000多個網絡店鋪,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5億元。全鎮寬帶入戶3800余戶,創全省之最。其中,丁樓村全村300戶家庭中有280余戶開有淘寶網店,占全村95%以上,光纜入戶280余戶,入戶率達95%以上,并吸納周邊村莊上千名村民從事服飾加工行業,引來10余家物流快遞公司在此設點。全鎮從最 開始的只生產攝影服飾到如今的各種兒童表演服飾、民族服飾、攝影道具、舞蹈鞋、繡花、布料、服飾輔料等,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在我看來,服裝產業與‘互聯網+’相結合是正確的,在個體服裝產業百花齊放的基礎上,應注重加強產業鏈的協同效應,將質量、用戶和市場緊密結合起來,以集聚效應推動紡織服裝產業更好更快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服裝產業必須加快“互聯網+”全產業鏈的綜合推進。這里的全產業鏈綜合推進,不僅僅指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傳播銷售的環節,還包括新的基礎設施、新的生產要素、新的分工體系的構筑。特別是產業企業組織體系的變化,包括組織結構的云端化、組織邊界的開放化、組織規模的小微化。
“只有供應鏈高度融合才能支撐供應鏈的協同創新,未來中小紡織服裝企業必須融入供應鏈,在供應鏈中去創新,這是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廣偉則認為,碎片化的創新無法讓一個企業實現穩健、持續、健康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集成創新的思維不可或缺。通過產業鏈中的集成,可以將原本孤立的事物或創新元素,通過某種方式產生聯系,彼此協作,相互促進,各個環節都對創新成果作出反應,從而才能有產業化的可能性。
在濟南,也有不少中小型服裝企業在“互聯網+”轉型的道路上摸索前行,濟南柔絲曼針織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起初,我們主要做外貿服裝,后來苦于利潤增長低,將目光轉向了網絡。2010年底,我們有了第一筆網絡訂單。通過對各種數據進行分析,我們研究哪種版型好賣,并以其為主要生產的方向。我們在網上以好的款式和質量開拓市場,淘寶店經營了3年,現在已經有了11萬受眾群體,僅今年‘雙11’一天就銷售了5000多單。”談到企業的“互聯網+”轉型路,濟南柔絲曼針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杜云霞感慨良多。
“可以說,如果沒有互聯網,就沒有今天企業的大跨步發展。轉型讓我們能夠更好地順應市場,進而開展更好的創新。”杜云霞說,2011到2015年,得益于“互聯網+”思維的運用,公司業績實現了每年25%的比例增長。下一步,她計劃把產品進行網絡全平臺推廣,讓更多的市民能夠關注到這個濟南本地的自主品牌。
據了解,為助力更多的傳統服裝企業借助“互聯網+”模式轉型發展,部分電商服裝企業已經在嘗試搭建服務平臺,韓都衣舍就是其中一家。據賈鵬介紹,韓都衣舍的互聯網品牌孵化基地自2014年下半年正式啟用,針對計劃發展線上業務的傳統企業,為他們提供專業的互聯網運營指導以及攝影、倉儲、客服服務等相應的資源。目前,韓都衣舍代運營的品類已涵蓋女裝、童裝、內衣等,計劃在2015年在運營當前6個品牌的同時再洽談國際品牌進行合作。“我們通過這樣一個平臺來為企業提供客服、倉儲以及產品銷售等服務,通過一家家企業的轉型,使濟南服裝行業逐漸形成一定的互聯網氛圍,通過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促進企業發展和創新,以實現我們將濟南打造成為中國服裝品牌之都的長遠目標。”賈鵬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