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棉企都不好干 虧損已成常態
2014年開始,目標價格推行,實際上棉花產業就已經是市場經濟。棉企要與時俱進,與其回憶、呼吁以前的美好,不如就從這里出發,用市場的思維、方式打贏。
1、利潤空間窄、生產盲目,加工越多虧損越大。有人說,今年400型企業大面積虧損的根本原因,不是“無米下鍋”,而是生產無利潤。某400型企業算了一筆賬:今年10-12月份,內地籽棉價格在2.95-3.0元/斤(衣分38%,回潮率),棉籽1.10元/斤,加工費按900元/噸計算,折皮棉成本13200元/噸左右。但是,本年度以來,地產棉3128B級價格一直徘徊在13000元/噸一線,企業虧200元/噸。如果再加上利息、運輸等支出,多數廠家虧400-500元/噸。
有人問了,既然加工虧損,為何還收購、加工呢?第一,棉農堅持挺價,籽棉價格再低,收不上來;第二,不少400型企業收購跟著感覺走,加工隨大流,銷售碰大運,在今年嚴峻的形勢下,吃了虧、虧了本。第三,也不乏心存僥幸者,延續臨時收儲時代操作模式,以為占有資源就拿到賺錢的鑰匙了,孰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2、技術含量低、“傻大笨粗”,市場競爭力低下。400型企業基本沒有技術含量,臨時收儲時代,依靠政策賺個盆滿缽滿,現在沒了國家的“救濟糧”,荒島求生,肯定會被拍在沙灘上。
一位市場人士歷數400型企業弊端,一是規模大,在河北、山東、河南這些北方地區,一般占地10畝、20畝,產能1-2萬噸,旺季需要流動資金幾千萬、上億;二是技術含量低,棉花檢驗完全是儀器操作,簡單培訓即可上崗,棉花加工更是任何一個普通工人1-2天就能熟練掌握。
這樣的企業,在上世紀、本世紀初還有些市場,在現今中國勞動力成本大漲,原料、電力、融資等成本大增的情況下,400型企業如何生存?
那么,400型企業如何脫困?對于這個問題,筆者也思慮了好久。有這么幾個觀點:第一,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與其繼續掙扎苦苦支撐,最后弄個遍體鱗傷或壯烈犧牲,倒不如瀟灑地、安靜地離開。其實,放手也是一種幸福。第二,棉花加工不是規模越大越好,而是規模越小越靈活。所以,棉企要減規模、增網點。規模小下來,減少大量融資成本,減少土地浪費;網點多起來,吸引更多農民工參與,既解決農民就業問題,更便于棉農交售。第三,提高意識。這個意識是市場意識,棉企上接棉農,下聯紡企,既是生產者,又是銷售者;既要懂生產,還得懂銷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