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挖掘內需潛力 要借力“一帶一路”
“十三五”規劃建議強調制造業發展,“制造強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實施《中國制造2025》是構建產業新體系的主要命題,因此,“十三五”時期被業內稱為是中國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的決勝階段。服裝是紡織產業重要的符號,是產業升級的轉型重點。在中國從紡織業大國轉型紡織業強國的過程中,服裝制造業完全可以借機重塑價值,進而在新環境下迸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產能過剩對應高庫存,創新能力的薄弱導致同質化經營,單點單產品單業務盈利結構發生變化,未來隨著渠道扁平化的深入發展,贏利空間也會越來越小,這些問題均需要服裝行業實現實實在在的、高品質的轉型升級來解決。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和構建產業新體系,是當下服裝制造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資深服裝評論家田先生接受本網記者采訪,他認為傳統的大工業化生產模式突然面臨個性化消費市場的改革,沒有辦法適應,必然會產生庫存積壓,不少品牌也在這個過程中要承受資金鏈斷裂的重壓。大家都在謀求新的發展方向,有的品牌轉向定制類生產,以市場決定生產。例如內衣品牌“都市麗人”,在沒有完全拋棄大規模生產的前提下,精準定位二三線城市,規避掉高端市場可能由此產生的積壓風險,用良好的性價比吸引消費者,反而獲得了很好的生存空間。
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景南許景南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現在要走向世界,從哪里找到突破口?‘一帶一路’就是突破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國是很友好的國家,經貿往來頻繁。同時‘一帶一路’剛好和我們的歷史文化相接近,所以‘一帶一路’是我們拓展國際市場、實現雙方共贏的好機會,也是非常好的載體。”匹克作為運動服裝行業的領軍品牌,也在加快國際化產業布局,提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商標注冊,源于品質優良和技術創新,開拓境外市場也得到當地政府機構的保護和重視。
除此之外,匹克與伊朗、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國家級運動隊及國際賽事的合作使得匹克的國際影響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在2014年世界杯籃球賽現場,中國元素、匹克元素處處可見,為中國體育品牌走出去打下了良好基礎。
中央提出,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往需求端單側模式造成了產能過剩,成本過高,生產要素產出效率低等弊端,如今要改變思考方向,多從供給端想辦法,提高效率,挖掘潛力,從供給端創造更多有效需求。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目標的實現,我國衣著消費支出至少有7500億元的增量空間。同時,城鎮化率提高、城鄉差距縮小也將帶動國內紡織品消費需求擴大。大量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將遷移至城鎮定居,這部分人口將帶動千億以上的衣著消費增量,一帶一路,西部市場開發也將為中國服裝制造業提供充足的消量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