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必看 六年來首次外貿負增長最終成為了現實
1月13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表明,2015全年雙雙負增長的市場預期最終成為了現實,也是六年來首次外貿負增長。
海關總署發言人黃頌平援引數據說,由于2015年12月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1.2,較11月回落0.8,表明今年一季度出口壓力仍然較大。但對于全年的進出口目標,他還不清楚。
他分析,中國出口調整的主要原因是外需低迷,進口下滑主要是由于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加之國內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綜合來看,他認為,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明顯改善,對外貿易效益有所提升。如果從全球相對值來看,2015年我國仍將保持貨物貿易總值全球居首的地位,出口市場份額也將達到13%,較上一年繼續有所提升。
2015年,由于進口下滑幅度更深,順差大幅度擴張。這一表現離去年初國務院制定的6%的目標相去甚遠,也在進口下滑幅度上創下6年來年度歷史之最。距離最近的一次雙雙負增長發生在2009年,但與現在的情況相反,當時出口下滑程度遠遠超過進口。
2015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萬億元,下降1.8%;進口10.45萬億元,下降13.2%;貿易順差3.69萬億元,擴大56.7%。2009年,中國全年出口下滑16%,進口下滑11.2%。
除開全球大環境的不景氣,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等因素,黃頌平簡要問答時談及的一些細節依然耐人尋味。
這些細節數據揭示出了一些通常讓人忽略的事實和趨勢。海關總署發言人提及,2015年,我國與歐盟、日本雙邊貿易分別下降7.2%和9.9%;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進出口分別下降6.5%和12.1%;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10.6%。
同期,占出口總值的20%以上的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總值2.93萬億元,下降1.7%,其中,玩具、家具、箱包、塑料制品出口保持增長。黃頌平特別提到,“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值則下降1.7%,也是近年來少有的情況?!?/p>
細節一:與歐盟、日本貿易分別下降7.2%和9.9%
這個細節背后,有一個黃頌平并未重點提及的外貿核心因素:匯率。這是大多數外貿企業結匯和利潤的關鍵點。
對于中國中產來說,過去一年,香港不再是“買買買”的首選之地,由于日元和歐元大幅度貶值,大量中國游客轉移去了日本和歐洲。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任的3年時間,日元總體貶值幅度大致為40%。維持較低匯率,也是未來一到兩年的大概率事件。歐元則從2014年7月貶值18%,人民幣中間價僅貶值6.4%。
人民幣匯率保持堅挺,在促進海外“買買買”的同時,卻導致了中國出口企業對這些地區競爭力大幅下滑,成本大幅提高。這也是中國對傳統第一、第三大貿易伙伴歐盟和日本雙邊貿易下降近10%的原因。
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之后,上周,央行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續4日下調,逐步回歸正常。
有接近政策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匯率最近一段時期雖然有波動,但絕對不會斷崖式下跌,大致會平衡在1美元兌6.7人民幣的水平上。這應該會讓外貿企業喘口氣,在未來幾個月稍有緩沖。
市場人士也普遍認為,去年8·11以及這輪的人民幣貶值是對前期高估部分的修正,是向市場均衡合理匯率水平的回歸。其實,美國于2008~2009年的貶值,歐元日元2014年大幅貶值,比人民幣的幅度要大得多。
在13日的發布會上,黃頌平稱,“匯率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我國進出口情況。我們會持續關注匯率變化和貿易變化的情況。”
細節二: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下滑超預期,需就業壓力關注
2009年,雖然中國整體出口下滑16%,但主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同期總體出口降幅。以紡織品出口為例,當年12月,紡織品出口增長25.2%。當年全年,紡織品出口下降9.9%,遠遠低于16%的平均下滑水平。
為了保持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競爭力,在2009年出口商品中,我國自2008年8月份起連續7次調整出口退稅率,涉及的商品合計出口6760.2億美元。
到了2015年,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值下降1.7%。全年紡織品出口也在負增長之列。
與此相對應的數據,是外商投資企業和加工貿易進出口分別下降6.5%和10.6%。由于中國的加工貿易很多來自于外商投資企業,在存量中,外商投資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又在從事加工貿易,這兩個數據也匹配了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下滑。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曾經在商務部負責相關事務,他對《第一財經日報》指出,多年以來,商務部只統計新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而未能覆蓋撤資或者離開的金額。他認為,勞動力密集型外資撤資可能帶來的就業問題,是需要關注的。
“根據中國輕工業進出口協會掌握的數據,2020年,耐克鞋制造工廠將全部從中國轉移到越南。2000年,耐克80%的加工工廠在中國,僅有13%在越南;而到2013年,越南的比例已經上升至43%?!?/p>
這也是本報記者多年實地采訪外貿企業的感受,勞動密集型企業從中國內地轉移到周邊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比如越南,已經是大勢所趨。隨著這些外資的流出,一些國內的工廠工人可能面臨失業。
細節三:手機出口增速達到8.8%
在整體出口水平如此低迷的情況下,手機出口增速達到8.8%值得慶祝。
這其中至少包括兩個因素:首先,以蘋果等著名國際手機公司代工的富士康通過中國的上??诎冻隹诹藬盗坎环频氖謾C。
其次,中國的一些智能手機廠商,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漸飽和,從藍海變成價格廝殺的紅海,開始逐漸走向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相對較弱的新興市場。
這一趨勢始于2~3年前,在去年不景氣的出口大環境之下,逐步顯現在宏觀數據之中。根據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的歷史數據,201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總量達2.5億,其中大中華區占比39%,中國市場當時已經是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最大,也是競爭最激烈,利潤最低的市場。
現在,華為手表的巨幅廣告,已經出現在了波蘭華沙的中心核心區。中興,TCL,酷派、聯想也緊隨其中,布局歐洲市場。聯想通過收購摩托羅拉的手機部分專利,也正式進入美國市場。
那些專利儲備并不強勢的二三線手機廠商,則開始進軍印度,東盟、拉美和非洲等經濟增長較有潛力的新興市場。
從整體來看,2015年,我國對東盟、印度等新興市場貿易表現相對較好,其中對印度增長2.5%,表現好于進出口總體情況。
印度是下一年各方博弈的重點。這個市場人口紅利開始顯現,經濟增速加快,大量人群有對物美價廉電子產品的渴求。數據顯示,2014年第四季度印度市場銷售智能手機2160萬部,同比增長幅度高達90%,約65%的智能手機價格在200美元以內。
以最引人矚目的小米為例,2015年4月,小米在印度推出首款針對海外消費者的手機,稱其在3~5年內成為印度市場份額最大的手機生產商。雖然不久便遭遇了愛立信專利侵權的指控,但通過協商,部分產業依然在印度扎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