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優品私有化引爭議 陳歐卻不發聲
3月1日是聚美優品大促的日子,從隨處可見的聚美優品大促廣告,到各路明星大咖助陣,曾經“為自己代言”的陳歐花的心思很多。然而上網搜索“聚美大促”,卻發現相關新聞少之又少,而由聚美優品私有化方案引發的爭議卻甚囂塵上。
2月16日,聚美優品宣布收到來自CEO陳歐、紅杉資本等遞交的私有化要約,擬以每ADS(ADS,是指根據存托協議,發行企業在美國本土上市的股票)7美元的價格進行私有化。這個價格比最近十天均價高大約27%,但與聚美優品2014年22美元的發行價相比,縮水了68.2%,這意味著聚美優品的早期投資人將蒙受巨大損失。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第二天,聚美優品的中小股東就開始抱團維權,而聚美優品至今未對由私有化引起的維權事件表態。維權的投資人也漸漸開始冷靜,希望尋找一條能夠最大限度降低損失的出路。
在微信群公告里,記者看到了7條維權方案,分別是集體委托海外訴訟、國內訴訟、向SEC申訴、寫信給獨委會、聚美辦公樓下靜立、雪球、知乎、微博等傳播和抵制聚美,并號召身邊人不在聚美購物。
群主表示,目前投資人正在積極和律師接觸,希望能夠找到一條最大限度挽回損失的方法。而國內知名中概股投資機構“i美股”的加入,也讓投資者增加了一點維權的信心。“因為機構牽頭的起訴,動員的資源更多。”一位投資者說道。
2月25日,i美股發布了一條“全球征集令”,在全球征集遭受損失的聚美優品投資人,同時還列出了可能采取的四大措施,包括在美國發起針對聚美優品公司CEO陳歐、產品副總裁戴雨森的申訴和訴訟,懷疑其先操控股價再發出私有化邀約;針對特委會個人發起訴訟;如果股東大會投票通過7美元的私有化方案,i美股可能在開曼發起針對買方團的訴訟,以及未來聚美優品如果在國內申請IPO,向證監會投訴,同時在中國發起針對公司和管理層的訴訟。
在法律人士看來,聚美優品私有化并沒有違反美國任何證券法或者其他法律,投資人如果懷疑其操控股價再發出私有化要約,就需要拿出強有力的證據。
然而取證并不容易,“聚美優品的業務主體在大陸,上市在美國,注冊地又在開曼群島,取證和起訴都非常困難。”上述群主告訴記者。
對于投資人來說,要想最大限度挽回損失,要么聚美放棄私有化,要么提高私有化價格。“如果不宣布私有化,聚美已經隨著中概股反彈了。”在投資人眼中,股價有升有落是常事,但聚美的突擊低價私有化讓他們難以接受。
“你只看到售假傳聞,卻沒看到聚美是最干凈的電商,你只看到聚美被起訴,卻沒看到背后的利益。”這段話來自“為自己代言”火起來的陳歐在2014年底聚美優品售價風波、官司不斷之后,發出的長微博《你永遠不知道,陳歐這半年在做什么》。
但在這次聲勢浩大的投資者維權面前,陳歐選擇了緘默,聚美優品官方也沒有任何相關回應。陳歐用四年時間就帶領聚美優品敲了鐘,雖然股價一度低迷,但基本面一直不錯。觀察一下聚美優品在紐約股市的表現可以發現,大部分時間股價是在10美元以上,股價最高時接近40美元。即使在年初全球資本市場暴跌時,聚美優品的股票連創新低,但是從登陸美股到私有化邀約的570個交易日,只有21個交易日的股價低于7美元。因此7美元退市引發許多投資者的質疑。
雖然發布了強有力的征集令,不過記者從i美股處了解到,目前i美股正在多方咨詢律師,為日后可能的起訴做準備。i美股投資總監鐘日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聚美成立獨立委員會之后,“我們會和委員會做更多的溝通,如果溝通完了,對方就能提價,那就是一個共贏的局面。”
如果談判不成功,那么i美股及和i美股達成一致行動的股東們將會在股東大會上投出反對票,然后在聚美注冊地開曼進行上訴。上訴的主要依據是開曼群島2013年修訂的公司法,對于上市公司被收購時共識公允價值的界定,非買方團的中小股東有權提出異議。
“如果去開曼法院對簿公堂,那么法院相信哪一方的公允價格更合理,哪一方的勝算就很大。”鐘日昕說道。
認為股價在國外被嚴重低估想要私有化的企業很多,聚美優品不是第一家,更不會是最后一家。
企業管理和投融資咨詢專家況杰認為,假定中概股私有化以后,要回歸到A股去上市,同樣還要面對投資者。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還要考慮到自己的信用面。“希望聚美優品的大股東、私有化團隊能夠提高這個價格,到一個相對比較合理的水平,能夠和中小投資者一起有一個雙贏的結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