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品牌終于迎來了曙光
經歷了漫長的轉型期,各大體育品牌企業借助產業政策的東風,在2015年紛紛表現出了不凡的業績。
早在2014年,國務院就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加快了體育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了體育的消費。與此同時,對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體育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另據體育國家戰略規劃,中國體育產業的政策目標是2025年整體規模將達5萬億,而2016-2020年年復合增速約50%,進入高速發展期,政策的頒布成為推動體育產品發展的重要力量。
可以說,不論是國家還是地方層面都相應出臺了一系列利好體育產業的政策性文件。例如,簡化賽事審批、扶持重點項目、開展全民健身、鼓勵民間資本進入、促進體育服務的市場化等。
在經歷了漫長的陣痛轉型期,我國體育品牌終于迎來了曙光。
日前,安踏、李寧、特步等體育品牌相繼發布了2015年財報,縱觀各大體育品牌財報發布的數據,均顯示國產體育品牌實現了收入和業績雙增長。
李寧業績數據顯示,李寧公司首次實現扭虧為盈,去年收入達到70.89億元人民幣,較上年上升17%,公司凈利潤為1400萬元,而上年虧損7.8億元,從2012年開始,李寧連虧3年,總計虧損額達到31億元。
根據安踏2015年全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實現收益111.26元,同比增長24.7%,凈利潤為20.41億元。同比增長20%,同店銷售增長與2014年全年比較錄得高單位數的升幅。
安踏在年報中表述,得益于“市場對其差異化、性價比高的安踏產品的增加,加上其他業務如兒童、FILA及電子商貿等業務的顯著增長”。
面對國內主要國產體育品牌不俗的業績,中研普華研究員覃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2011年至2014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經歷了滯脹和洗牌期,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整體收入經過4年的渠道整合、去庫存和品牌重整后將恢復增長。
除了渠道整合、去庫存外,還有那些要素促使我國體育品牌集體回暖呢?覃崇對記者說,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體育產業發展環境和態勢呈現積極變化,體育產業正式邁入“黃金時代”。
事實上,國家的產業政策對于低迷中的體育產業“騰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一環。隨著我國國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于體育消費的需求日益增長,各項全民健身活動隨之蓬勃開展,市場對體育用品的需求不斷上升,體育消費市場日漸繁榮。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不僅國產體育品牌集體回暖,國外品牌如阿迪達斯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也增長高達17.7%。
在優品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魯樂看來,此次國產品牌之所以能夠集體回暖,一方面,得益于外部環境的改善,一方面是在于企業自身的因素。
魯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企業自身而言,歷經多年的改革轉型帶來的陣痛后,國產體育品牌在渠道建設、產品架構等方面較此前已有明顯改善。
其實,體育產業除了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外,體育企業也對自身的產品進行了創新與設計。有資料顯示,特步全面提升產品的專業功能,開發了“柔軟墊”、“冰纖科技”等跑鞋和服裝產品。同時還實施“體育+娛樂”的雙軌營銷策略,贊助多項知名運動和賽事及多個高收視率的電視節目,加強品牌的時尚精神及體育精神,實現凈利潤4.78億元。
361度則瞄準跑步市場的巨大需求,借助科技力量促進跑步產品不斷升級,跑步類產品成為企業核心增長點。并且積極拓展新業務并開拓海外市場,在歐美等地布局數百個銷售網點,為其品牌全球化奠定基礎,實現凈利潤5.18億元,把昔日行業老大李寧遠遠甩在身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