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進出口業務中陷阱的特點有哪些?
今年以來,盛澤紡織產業的開局讓人眼前一亮,行情回升,面料銷售回暖,連帶著盛澤紡企的對外貿易也逐步回溫。不過,在紡織外貿交易中,風險和陷阱仍然無處不在。
若要防止在對外貿易中的失誤,首先應該了解在紡織進出口業務中有哪些陷阱,這些陷阱的特點是什么。記者采訪了從事紡織品進出口的資深業內人士,了解怎樣識別這些陷阱,進而達到防范的目的。
提單不是“萬能”的
在當今的紡織品進出口貿易中,提單是非常重要的“貨權憑證”,在整個交易環節中起到關鍵的作用。不過,提單不是萬能的。
“在目前的外貿陷阱里,提單欺詐是常見的形式。”吳江蘇達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浦建榮告訴記者,提單欺詐的形式多樣,主要有偽造提單、用保函換清潔提單、倒簽提單、預借提單,以及無單放貨。
“在上述行為里,無單放貨的危害最大。”浦建榮說,在某些情況下,收貨方會與運輸方相勾結,在沒有提單正本的情況下就把貨物提走,這會給出貨方造成重大的損失。
“想有效規避此類風險,首先要對貿易對象做好充分的了解。”浦建榮說,企業在對外貿易時,首先要重視資信調查,選擇資信好的交易對象。同時,選擇可靠的、實力較強的船公司運載貨物,并對整個物流過程加以監控。
現在,所有的跨國貿易都可以登錄。
“到岸”和“離岸”的差別
“目前的對外貿易中,通常有兩種成交方式:CIF和FOB。”浦建榮告訴記者,CIF是“到岸價”,指由出貨方承擔跨國運輸的所有費用;而FOB是“離岸價”,出貨方只負責到貨物裝船,之后的運輸過程由買家負責。
“如果出貨方選擇CIF的成交方式,那么自主權大,可選擇信得過的運輸方。”浦建榮說,而在FOB的交易中,因為運輸方的費用是由買家負責的,對于某些船公司來說,買方是“上帝”,他們只顧及利益,很可能與買方合謀,坑害賣方利益。
“在我們接觸過的案例里,南美、墨西哥、中東等地時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浦建榮說,如果企業選擇FOB形式,那么應事先與客戶協商,要求不指定貨運代理公司,也可以向簽發提單的國內貨運代理公司要求出具保函,以降低風險。
預付款的陷阱
目前,盛澤貿易企業的交易對象多集中于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多為新興的紡織產業集群,自身發展時日尚淺,產業基礎薄弱,在交易中,大多數會要求采取預付款的交易形式。
“比如買方會先付20%—30%的定金,然后要求賣方先發貨,等買方把貨物消化掉后補齊剩余款項。”浦建榮說,近幾年,由于整體大環境的影響,許多企業在對外貿易時處于弱勢地位,只要有訂單就接,沒有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在這種模式下,買方可以等到貨品賣出后再給錢,把風險轉嫁到我們企業身上。”浦建榮說,還有部分買家在收到貨后并不取貨,而是積壓一段時間后突然要求降價,不然就取消交易。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許多企業只能忍氣吞聲。
“因此,我們一般建議企業在和東南亞地區的貿易對象交易時,先擇信用證的付款方式。”浦建榮說。
信用證“失信”之時
所謂信用證,簡單說就是買賣雙方事先商定交易條件,然后買家找一家銀行作為“中間人”,把這些交易條件交給銀行,銀行出具一份文件作為雙方交易的依據。
“銀行作為中間人監督整個交易行為。賣方根據文件來備貨出貨,然后把代表貨物的全套單證交給銀行。銀行審核單證無誤以后,直接支付貨款。有銀行作保,只要賣家交了貨,就一定能拿到錢。”浦建榮說,這種方式,既不占用買家資金,又給予了賣家很好的信用保證,其中有一個關鍵點,就是銀行的選擇。
“某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喜歡選擇本地的小銀行作為‘中間人’,這要盡量避免。”浦建榮說,那些小銀行缺乏抗風險能力,且多采用延期支付的遠期信用證,不確定因素太多。
“最好選擇國際信譽良好的跨國銀行,比如美國的花旗銀行和我國的中國銀行。”浦建榮說,如果交易對象堅持選擇小銀行,企業也可以找到與該銀行有業務關系的大型銀行進行保兌,以保護自身的權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