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
“隨著我國棉紡織行業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棉紡織行業對于棉花品質的需求不斷提高,棉紡織行業也曾多次提出提升我國棉花品質的訴求,而今天,在棉花行業的會議中提出,棉花產業的發展將從重產量向重質量轉變,這對紡紗行業來說是非常可喜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在5月12日舉行的2016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
2016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本屆高峰論壇分為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中國與全球棉花、紡織市場形勢分析與展望,探索中國棉業發展新思路,棉業供給側改革與創新4個部分,來自世界主要產棉國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棉花紡織業者近700人,共同探討新格局下,棉花產業如何順勢而為。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駱琳全面分析了棉花產業出現的新變化及應對思路,明確提出,我國棉花產業提質增效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新格局。他說,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其核心是圍繞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優化資源配置,擴大糧食和包括棉花在內的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駱琳指出,對于棉花行業而言,供給側改革是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隨著紡織工業轉型升級,低端產品產能縮小,中高端產品產能增加,對棉花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提質增效、擴大消費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新格局。面對低迷的紡織需求形勢和對產品質量、品牌、安全性要求不斷提高的消費者,我們需要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適應需求的有效和中高端供給。重點是提高棉花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在制定政策、標準時,建議補貼金額、價格與質量掛鉤,倡導優質優價。通過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降低棉花生產成本。通過發展電子商務、棉花現代物流,提高流通效率;實施品牌戰略,破解棉花產品成本高、溢價低的困局。
中國棉花協會會長戴公興在發言中提出,我國棉花行業供給側改革的目的,一是使我們生產的棉花能夠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推進供給與需求相匹配;二是推動棉花企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的效益和競爭力;三是提高生產效率,推進棉花生產的規模化和機械化,降低生產成本,從源頭上解決我國棉花的競爭力問題。
戴公興表示,盡管我國棉花產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有經濟大環境的因素,也有行業本身的問題,但我們依然有信心做好產業轉型升級工作。認真研究,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提升品質、拓展經營模式,推動整個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生產出適合紡織行業使用的棉花,生產出適應人們需求的紡織品。相信隨著經濟逐步走出低谷,消費也將陸續恢復,棉花和紡織產業抓住新的機遇,一定會重新走向繁榮。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表示,“十三五”期間,對于棉花產業的來說,關鍵是提升棉花品質,重點建設棉花品牌,棉花產業不僅要建立國家品牌,還要大力發展區域品牌、企業品牌,扎實穩健的提升棉花內在品質,打造金字招牌,從而擴大國產棉的消費市場。
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壇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棉花會議之一,每兩年舉辦一次,本屆為第七屆。論壇由中國棉花協會主辦,由北京中棉協科貿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棉花展望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由全國棉花交易市場、考特魯克有限公司、湖北銀豐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路易達孚、己達國際(上海)有限公司協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