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百貨公司的財務表現繼續下滑
2016年第一季度,各大百貨公司的財務表現繼續下滑。梅西百貨(Macy’s)、諾斯壯(Nordstrom)、柯爾(Kohl’s)、潘尼百貨(J.C.Penney)等同店銷售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門店數量也在不斷削減:梅西最近關閉了36家,柯爾宣布將關閉18家,而潘尼百貨也計劃關閉7家。

Kohl\\\'s邊際利潤季度變化
百貨公司低迷的財務表現已經持續了數年。可能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包括網購和電商的興起、80后90后對消費體驗而非產品本身的偏好,以及經濟低迷時期的優惠策略讓消費者對打折商品更加依賴。
根據咨詢公司Green Street Advisors的統計,全美還需關閉800家門店,也就是總數的20%,才能讓百貨行業從過度飽和回到一個比較健康的狀態。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關閉門店也是百貨公司積極調整銷售策略的表現。在這種形勢下,比起反復強調市場如何不景氣,探討如何應對意義更大。這周在舊金山舉行的金融時報奢侈品峰會(Financial Times Luxury Summit)上,百貨公司、電商、品牌等各方就百貨行業的未來發展談了談自己的觀點。
人們了解商品信息的渠道已經改變,線下零售服務也應隨之改變
美容博客Into the Gloss兼美容品牌Glossier的創始人Emily Weiss認為,人們現在通過YouTube上的美妝教程或Instagram就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再需要專程去商店聽陌生的服務員推銷美容產品。相應地,實體店也該根據顧客需求的變化,改變顧客服務的內容。
奢侈品電商Moda Operandi創始人Lauren Santo Domingo也覺得電商讓消費者變成了一群主動挑選商品的時尚編輯,而不再是在商場里兜圈子。她的建議是根據網上積累的消費者購物習慣數據,調整線下零售體驗。比如Moda Operandi即將在迪拜、中國建立的線下展銷空間,就只會采取邀請制,以便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Moda Operandi的網站和倫敦線下展銷空間
餐廳等綜合性消費項目有助于增加吸引力
和其它百貨商店不同,美國高端百貨連鎖店巴尼斯(Barneys)今年在紐約還開了一家新店。首席運營官Daniella Vitale說顧客們對店里的Fred’s餐廳很感興趣,未來巴尼斯在所有門店中都會加入餐廳。最近快時尚品牌Urban Outfitters也收購了一系列餐廳,把飲食體驗融入購物之中。
商業地產公司Cushman&Wakefield的一份報告指出,餐飲業一直非常活躍,另外打折商店和高端食品雜貨店的增長速度也很快,不少直接占據了百貨公司門店關閉后空出的租鋪。

芝加哥Barneys內的Fred\\\'s餐廳
不少奢侈品牌依然將百貨商店視為面對本土消費者的重要端口
盡管Burberry等品牌已經把重心轉移到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零售服務上,Coach和Saint Laurent的CEO依然覺得入駐多元品牌商店很重要。一是因為旅游業是個不穩定的因素,“業務的有機增長還是要依靠本土顧客。而本土顧客不同于游客,購物的目的性要分散得多。”
此外,批發銷售在提升品牌認知度上還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當然可以自己負責一切,但依然需要信任合作伙伴,保證品牌信息準確地傳達出去。”
消費內容需隨消費習慣變化
根據MasterCard市場洞察部門主管Sarah Quinlan的報告,在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消費者除了偏好打折商品,也會更愿意把小錢存起來,把大錢花在汽車、住房、電子產品這些剛需項目,或者旅游、飲食等生活方式類項目上,而不愿在服飾鞋履上浪費太多。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百貨商場就要開始賣汽車——它們也很難做到這一點——消費內容改變意味著百貨業態需要給消費者一點欲望刺激,這通常來自體驗提升或者獨特的品牌引入。總之,在大家不想買東西的時候,應該更上點心才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