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經濟”的利與弊:銷售高不等于“復購率”
現如今的“粉絲”因為互聯網的發展賦予了新的內涵:這個群體不僅僅是一種社會現象,還屬于一種經濟現象。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網紅”,“網紅”所代表的“網紅經濟”其實也就是“粉絲經濟”的一種,都是通過吸粉,賺取流量后圖謀變現。
當“網紅”與進口電商搭上關系的時候,那么“粉絲經濟”又是否能讓進口平臺進一步發展呢?記者就此事咨詢了部分業內人士,一起來聽聽他們怎么說:
“粉絲經濟”紅極一時,背后隱藏著什么?
今年的618年中大促,其實也有“粉絲經濟”隱藏其中。一般來說,天貓國際會采用“價格戰”,或者是“拼GMV”的做法,但是今年卻把重點放在了粉絲消費群體上,把年中活動直接改名為“粉絲狂歡節”,主要意義就是在加強粉絲消費群體與品牌商之間的聯系。
記者獲悉,今年天貓的粉絲狂歡節,從平均購買力來看,粉絲人群比非粉絲人群高出約30%;而從品牌線上營銷活動的轉化率來看,粉絲人群是非粉絲人群的5倍。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發現“粉絲經濟”強大的推動力。
有人認為,如果進口電商一直依賴于這種推動力,這是不現實的,現在大家往往把“粉絲=人脈=金錢”,但現實中只有極少數個例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并不能從根本上說明這一觀點適合進口電商的發展。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粉絲經濟”其實算是一種灰色經濟鏈,目前它處于缺少監管的環境中。經濟學家荊林波也曾表示,“倒賣粉絲形成的灰色經濟鏈,目前對其研究和監管都欠缺,急需填補空白。”
“粉絲經濟”缺乏正確認識和監管體系
雖然當下大家對于“粉絲經濟”是否適應進口電商的發展,還存在爭議,但是從某些層面來看,“粉絲經濟”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但是一定要適度,懂得審時度勢。
從整體來看,目前的“粉絲經濟”還處于一個萌芽狀態,很多方面沒有存在缺失,各個環節也沒有完善。這樣一來,對于那些想要將“粉絲經濟”理念融入電商的跨境進口平臺來說,就需要學會如何把握“粉絲經濟”這個度,需要特別注意不能只顧眼前的經濟效益,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兼顧社會效益;注重社會效益,就是在為你的“粉絲經濟”打下基礎。
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業內有些電商所謂的“粉絲經濟電商化”,就是通過一些與眾不同的手段去博人眼球,比如“網紅”直播等。通過這樣的手段,平臺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流量,受眾也很有可能成為潛在客戶。
但是因為當前“粉絲經濟”并沒有一個監管體系,也缺少準確的定位,因此很可能出現銷售量跟隨粉絲流動出現大幅度波動的狀況,不利于長期發展;相較而言,大的進口平臺因為財力充足,可以通過控制成本選擇優質商品來吸引消費者,攏住自己的粉絲。
綜上,“粉絲經濟”存在兩面性,進口電商想要從中獲取效益,需要提前做好準備。雖然“粉絲經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引發品牌效應,但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粉絲經濟”其實不能代表“復購率”
另外,進口電商之所以這么注重“粉絲經濟”,很多是看中“粉絲”這一群體的“復購率”。就好比雙11當天,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海購、聚美優品等等進口平臺,它們也不僅僅只是在乎11月11日這一天的銷量,還是希望這些粉絲可以成為老顧客,繼續在平臺上購買商品,這就是“復購率”。
不過,作為進口電商平臺,想要提高“復購率”方法有很多,不一定只從“粉絲經濟”入手,有相關人士建議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精確的消費群體定位:首先需要有明確的定位,可以保留一部分消費人群;
2、優質的用戶體驗:消費者消費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商家可以提高自己的服務,提升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度;
3、創新的內容:對于商品來說,有新意的內容也是營銷的一部分,進口電商可以在進口商品的宣傳內容方面下功夫,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4、透明的貨源渠道:消費者對于商品的來源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往往可以帶動一部分消費者對商品的好感;
5、收集消費者購買信息:消費者每一次搜索商品,就是一次信息的公布,商家需要篩選、把控這些信息,從中找出消費者最心儀的產品;
6、搜索界面簡潔化:很多消費者選擇網上購物,就是看中它的便利性,進口平臺可以盡量簡化搜索界面,讓消費者體驗更加簡潔明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