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如何求“變”跟上市場發展趨勢顯得十分重要
當然在外貿形勢不景氣之下,也有不少企業逐漸擺脫傳統發展模式,力爭在逆勢中取得全球市場競爭主動權。目前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做跨境電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傳統制造企業為跨境電商賣家提供商品,由賣家負責銷售,這是一種新的思路,外貿企業還是專注于生產,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受勞動力成本及海外需求的影響,當前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展商顯得十分焦慮。在廣交會二期現場,多位展商吐槽人流量不盡如人意,參展效果一屆不如一屆。當前中國外貿企業走出去的瓶頸主要是缺乏精細化的管理以及產品推陳出新不夠“快”,如何求“變”跟上市場發展趨勢顯得十分重要。
廣交會二期主要展出日用消費品類、禮品類以及家居裝飾品類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這類展商對于勞動力及原材料成本的變化也更加敏感。在采訪過程中,多位展商表示,受國內成本上升、國際需求放緩等影響,勞動密集型產業整體發展態勢嚴峻。當前來廣交會的采購商已經呈現兩極分化,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大型的國外采購商,一是海外電商采購或者是非常傳統的如非洲等地的采購。
“現在的中國外貿企業可以說非常焦慮。一方面,東南亞國家開始開始蠶食這塊市場,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對市場的預測判斷還沒那么敏銳。”施平說道,“最近,我有在做Facebook,發現許多如孟加拉、印度、菲律賓等國家的供應商在上面賣東西,價格上比中國便宜。”
他坦言,價格確實是東南亞地區的優勢,包括國際大型企業、臺灣香港的企業都有遷往東南亞的趨勢,但是中國制造在設計、制造工藝以及整個貿易知識體系上都比較完善,而整個東南亞地區還是相對分散、混亂。
海承鼎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時華則認為,中國現在的傳統外貿企業在精細化管理上相對不足,一個訂單存在的的利潤,往往因為管理不夠精細、人工浪費嚴重,造成利潤大幅縮減,尤其是那些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另外,在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市場上,外貿廠商的產品在更新速度上還不夠“快”,導致同質化競爭激烈。殺出重圍,
施平表示,中國外貿企業要想走出去,需實行三步走,一是要對市場趨勢有精準的判定,從設計出發開拓新產品。二是如何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三是如何更好的做好市場推廣。在市場推廣上,施總坦言,現在每年展會的效果越來越差,在網絡上進行推廣的效率反而更快。他認為傳統外貿企業具備電商思維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現在很多的外貿人真的不懂電商。
“中國的產品價格戰還是十分厲害,但是每年還是會有創新的東西會成為爆款。關鍵在于你對這個市場是否有足夠的敏感度,跟進要快,尤其是要掌握市場的一些分析工具,比如谷歌趨勢、海外社交媒體,用分析工具來預測市場走向。國內許多制造商往往是在一個商品火爆的時候才著手去做,這個時候已經晚了好多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