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必須有全球化的眼光和思考 再進行國際化
馬云認為,特朗普當美國總統不是一個偶然性事件,而是個必然性事件,只是美國的傳統精英階層認為這是個黑天鵝事件而已。大家很擔心特朗普上臺以后是否會給中美關系、世界各種關系帶來巨大的變化,我個人覺得沒有多大的變化,他肯定很難說是美國歷史上最好的總統,但肯定不會是最差的總統。
浙商總會會長、上海市浙江商會名譽會長、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2016世界浙商上海論壇暨上海市浙江商會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發表總結演講,主要談及他對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看法、未來三十年技術革命帶來的變革、企業如何前行、全球化與國際化問題以及企業家如何學習和生活等等,闡述了他本人對未來30年中國和世界的思考。
我們可以把牛吹得很大,在競選之前可以把自己說得天花亂墜,但看到那張財務報表的時候,我相信他會冷靜下來,美國的經濟絕大部分依賴于全球化。很多東西競選的時候可以海誓山盟,上了臺以后,特朗普是一個商人,作為商人三個必備的要求,第一必須要結果導向,第二效率導向,第三公平導向。我自己覺得特朗普還是會有結果導向,還是會有一定的效率意識,他也沒辦法強迫別人。所以未來大家靜觀其妙,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好的東西,用積極樂觀的看待。
世界的變化還會越來越多,未來的20年、30年很多的變化會超越大家的期望和想象,我認為現在是這世界最了不起的一個偉大變革時代,一個了不起的時代往往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我相信一個卓越的企業和優秀的企業的差異,優秀的企業是在順境里面到處可以發現,而卓越的企業一定是經過了變革的時代,或者經歷了災難。
對企業家來講,我們最怕的是一成不變,其實我覺得企業家就是去創造變革,擁抱變革。大家比較恐慌技術革命,我想提醒大家,我自己花了很長時間在思考這些問題,幾乎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是50年時間,前20年都是技術公司的爭論,后30年是技術完全進入社會的應用。
應用變成了最關鍵的,往往技術先發展,未必你一定能獲得成功。汽車不是在美國發明的,電也不是在美國發明的,但美國把汽車和電的應用到了極致。所以過去互聯網剛剛經歷了20多年,誕生了很多了不起的企業,Facebook、谷歌、蘋果、中國的騰訊、百度,一大批的企業誕生。但這些企業的誕生這是一個階段性,如果未來的30年,這些企業不把自己的技術、資源和懂得的一切方法變成普惠讓整個社會分享,我相信這些企業也走不了多久。
每一次的技術革命都讓無數的職業失去,每一次的技術革命都讓無數的企業失蹤,每一次的技術革命讓很多的行業甚至政府管理都出現了變化。所以未來的30年,有一點是肯定的,不學習、不思考我們一定不會坐在這里。而且麻煩也會越來越多,關鍵你怎么看,你把它看成是麻煩它麻煩越來越大,你把它看成是機會,機會也會越來越大。
在未來的3年到5年以內,金融將會受到沖擊,制造業將會受到沖擊,各行各業都會沖擊,都會過來。互聯網沒有邊界,就像一百多年前電沒有邊界一樣,它會到處都出來。這就意味著我們很多的社會變革會發生越來越快,大學的教育機制和體制、教學的內容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未來比賽的不是知識誰掌握得更多,未來比賽的是智慧。未來比賽的是創造力和想像力,這就對我們今天中國過去幾年所有的教育,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方式體制都會有很大的沖擊。
一直以來我們拼命在講教育問題,中國的教不差,中國的育有問題,知識是兩個概念,知和識是兩個概念。知道了,并不等于你懂。學和習是兩個概念,我們很注重學,但不注重習,或者把學和習對立起來。過去是知識驅動,未來是智慧驅動,什么是知識和智慧,IT時代知識是你懂得你要什么,而智慧是你懂得你不要什么。我們只有懂得自己不要什么的時候,才知道什么應該是堅持。
未來的競爭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競爭,也就是說我們國家一直注重“教”,應該加大力度在“育”上面。在文化上面,在琴棋書畫音體美上面多加入,讓我們的孩子在創造力上面多進步,我覺得我們國家和在座的每個人我們才能面對這次技術革命巨大的沖擊。
我們要考慮的,不僅僅是中國與別的國家的關系,中國還要擔當起全球的視野。真正的全球化,是全球的問題。世界各國的問題,很有可能會變成我們國家的問題。國際化絕不是會講英文,更不是講你在國外開一個工廠,就是國際化或者全球化。毛澤東和尼克松,是1972年他們的遠見、共同的目標,使得他們在70年代成為全世界最具全球化思考的人。
如果你想成功,往往成功的企業是因為情商很高,但是如果企業想不敗,一定有很強的智商。知識結構未必幫你成功,但是會防止你失敗。所以在座每個企業,我們不成功不會坐在這兒,但是要想不敗,要不斷學習知識結構,如果想受人尊重,那我們需要真正以全球的眼光思考這個問題。
“國際化”和“全球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現在我們大部分講的是國際化,但中國未來必須面臨的是全球化。全球化是指各國之間的問題,國際化是指中國和世界的問題,但是中國今天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必須用全球眼光思考全球問題。關于全球化,全人類都獲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為什么反全球化的思考那么多?因為發達國家成功了,發展中國家沒有成功,你成功了,別人沒有成功,年輕人、小企業沒有機會,這就引起了很多的問題。
以前中國的經濟可能排在前一百名、五十名以后的時候,別人對中國的全球化思考并沒有多大的期待。但是今天,作為第二大經濟體,我們要考慮的,不僅僅是中國與別的國家的關系,中國還要擔當起全球的視野。
{page_break}真正的全球化,是全球的問題。世界各國的問題,很有可能會變成我們國家的問題。國際化絕不是會講英文,更不是講你在國外開一個工廠,就是國際化或者全球化。毛澤東和尼克松,是1972年他們的遠見、共同的目標,使得他們在70年代成為全世界最具全球化思考的人。很多人講,馬云,你在全世界走了很多,因為你是學英文的,其實跟學英文,沒有多大關系,而是尊重另外一種文化,欣賞另外一種文化。
很多人講,“浙商是猶太人”,我不覺得這是表揚,我們學習猶太人的那種精神,我們在全世界各地要思考當地的文化,思考當地的就業,思考當地的稅收,思考怎么樣幫當地的企業與眾不同。如果沒有這種思考和境界,我相信在這個世紀,你會面臨巨大的痛苦。
所以在座每個企業,要想不敗,要不斷學習知識結構,如果想受人尊重,那我們需要真正以全球的眼光思考這個問題。如果你說我先國際化,再考慮全球化,我認為可能是本末倒置,你必須有全球化的眼光和思考,再進行國際化,對你來講可能問題會小很多。
20歲的時候學會跟一個好老板,找到一份好工作,跟別人干,非常重要。一個好公司和一個好老板來比,一個好老板比一家好公司來得更加重要。30歲的時候要做自己的事情,30~40歲之間是要學會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想自己做,40~50歲的時候要學會做自己最強的事情,別這時候去做不強的事情,可能麻煩很大。50歲的時候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年輕人的培養上面,60歲的時候把時間花在孫子身上,因為你機會實在不太多,不一定都這樣,但這是個概率,絕大部分人符合這樣的概率就行。
掌握這些基本規律,再掌握自己做企業的規律,企業如人,每一個企業真正的就像人一樣,其實我過去的17年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3歲左右,一年到三年之間的企業會怎五年到十年左右的企業會怎么樣,二十年左右的企業會怎么樣,他們出了什么問題不要想到未來在多大前景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員工五百人以下怎么樣,一千人怎么樣,一萬人會怎么樣,每個狀態都不一樣,但是這些我們是可以學習到的。
馬克思主義講到的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到底哪個好?我認為這個觀念我們過去的一百多年來一直覺得市場經濟非常之好,我個人看法未來三十年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計劃經濟將會越來越大。
因為數據的獲取,我們對一個國家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有可能被我們發現。中醫的醫生在沒有發現X光和CT機之前我們是沒辦法把肚子打開來看一看,所以中醫的號脈,望、聞、問、切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指揮系統,但是X光和那個出來以后,發生了天翻地覆,相信數據時代我們對國家和世界的經濟、數據明確的掌握,就像世界經濟我們將會有一個X光機和CT機,所以30年以后將會有新的理論出來。
我要提醒所有的企業注意,每一次技術的變革都會導致商業模式、商業的組織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第一次技術革命誕生了工廠,第二次技術革命誕生了公司,這次技術革命將會以什么樣的商業形式展現出來?另外一點所有采用了IT數據以后,要去思考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剛才也講30人以下為小企業,200~500人為中型企業,一千人以上為超大型企業,建立如何的組織架構一定要去思考清楚。
前段時間,我在美國跟一幫國際上的跨國公司高管辯論,關于東西方文化沖突的問題。大家覺得,東方文化比較含糊,我承認,西方講究條理。《圣經》條理非常了不起,但是我們佛經,我反正不能看很懂,是要靠悟的,悟的話每個人思考的角度、想法就完全不一樣。那次辯論他們對我們東方文化覺得不靠譜。我問了老外幾個問題,東方的文化、智慧,是基于儒釋道精神,大家都覺得我們不行,那有誰看過儒家的《論語》任何一個篇章、《道德經》的任何一個篇章?有誰看過佛經里任何一段經?老外說,我們沒有看過。
儒家思想可能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MBA的教例,君臣父子。儒家講自己怎么改變適應社會,道家講究自己怎么改變適應自然,佛教講怎么改變內心形成身心合一。如果企業家不學這些東西,我講,一個商人每天只知道賺錢,做經營,這是最大的樂趣、唯一的樂趣的時候,我相信他走不久。我花很多時間學習太極拳,看亂七八糟的事情,就像人一樣,光白米飯不夠,得吃各種各樣的菜,靈感一定來自于這些東西。
我特別希望未來的企業,一個很重要的變革,大家學會生活。我不相信把工作當作生活的人他會有成就感,他要真正做到了不起,一定有生活,有生活,才會有智慧,光靠工作,可能得到的是很多的知識。剛才講“四千”精神,我理解,也許未來的“四千”很有意思,千差萬別、千變萬化、千思萬想、千家萬戶,我們做的任何東西,必須有千家萬戶的思想,必須有這種思想,你才擔當。
有人說,你的口才很好,演講不錯,是怎么學會的?我跟大家分享,其實我并不覺得我口才很好,我講話,幾乎沒有形容詞。可能是我當過老師,其實當老師的人很多,但是能講、會講的,真不多。今天我講的,都是分享的觀點、看法,最近的思考,不一定是對的,但是很自信,因為這是經過我的大腦思考過,跟大家分享,把這些東西跟大家交流。所以企業家、做生意的人,如果不看電影,怎么知道年輕人在想什么?如果不看電視連續劇,怎么跟孩子交流?如果不看時裝秀,怎么知道未來的時裝是什么?我們應該多看、多學習,在享受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