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百貨商場生意格外火爆 給中國市場一個“當頭棒喝”
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僅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也是一份厚重的歷史沉淀。生活在匠人們有的效力于知名企業,更多的則是經營著自家的老鋪,埋頭鉆研技藝,幾十年如一日,為古老的傳統手藝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找到并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游客幾乎將店內的電飯鍋買斷了貨。這樣的集體行為除了讓日本人感嘆中國人驚人的購買力,無疑更是對中國制造的莫大諷刺。日本制造與中國制造的差距真有如此之大嗎?據美的電器的工程師在證實:“日本電飯煲的內膽在材料上有很大的創新,煮出來的米飯粒粒晶瑩,不會黏糊。而這樣的技術,我們尚未實現!”
眾所周知,支撐日本制造走向領先的源動力即是匠人精神。用日本人自己的話說就是“追求自己手藝的進步,并對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錢和時間的制約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協,只做自己能夠認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棄利益于不顧,也要使出渾身解數完成。”
與日本制造堅定信仰的“匠人精神”不同,中國制造業普遍缺乏這種沉下心來鉆研本業的態度,而是抱著浮躁的心態尋求速成的捷徑,比如盛行的互聯網思維。不少中國制造業企業家將互聯網思維視為救命稻草,能夠在營銷上帶來顛覆性的變化,而把像匠人一樣追求產品品質的精神拋在腦后。這樣的本末倒置使得中國制造已經迷失在互聯網思維的泥沼之中。
其實大道相通,新興的互聯網思維與古老的匠人精神,落腳點是用極致的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最能代表中國互聯網思維的雷軍曾提出了七字決“專注、極致、口碑、快”而其中的前六字正是匠人精神的核心。
說到專注,則不得不提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業“金剛組”,這家成立于公元578年的日本公司至今從創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寺廟的建設與維修,正是專注讓金剛組做到了基業長青。同樣,日本手工制造也在匠人們的專注態度下保持著年輕的生命力,服裝制作用其精湛的技藝得到了日本主婦們的一致肯定。
專注的目的就是要將產品做到極致。而所謂極致也是一種自己與自己較勁的過程,永遠行走在不滿足產品現狀,追求人獨一無二的路上。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專注于極致的產品,在很大程度上自然擁有了口碑,尤其是在社交網絡發達的當下。
反觀中國制造在互聯網思維的蠱惑下舍本逐末,甚至將“云計算”“物聯網”等名詞當作吸引消費者的噱頭,使其僅僅應留在概念上。沒有從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出發,沒有真正地花精力去研究用戶的痛點,沒有投入成本千方百計地解決用戶的痛點這就導致了前文美的工程師那聲“這樣技術,我們尚未實現”的嘆息。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