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棉“一陽改三觀” “棉牛”能否再續傳奇?
“連美棉都漲停了,真是一陽改三觀啊!”最近,美棉的軋空式大漲,成為期貨投資圈熱議的話題。投資者認為,鄭棉跟隨美棉上漲的勢頭難以持續,于是空了一把,果不其然被洗出局。值得注意的是,A股方面,相關股票也跟隨“棉牛”啟動,敦煌種業在三個交易日漲幅逾10%。
棉花期貨從來不乏傳奇,曾經“濃湯野人”林廣茂的創富神話至今仍叫人津津樂道。那么這一次,“棉牛”能否再次創造財富神話?自美國農業部(USDA)發布2017/2018年度全球棉花供需預估以來,美棉7月合約漲勢如虹,國內鄭棉出現跟漲。
從5月11日起,美棉7月合約迄今累計漲幅達12.12%,盤中一度上漲至87.18美分/磅,創兩年多新高;不過5月16日,美棉7月合約尾盤跳水,大跌4.87%。在美棉帶動下,國內鄭棉連續走強,鄭棉1709合約從5月12日起在三個交易日內上漲4.38%,最高上探至16540元/噸,刷新了近兩個月高點。正是5月15日的大漲,輕松擊潰了孫先生的空單。
美棉多頭底氣從何而來?中糧期貨研究院副總監付斌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根據美國農業部5月供需報告,2017/2018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兩旺,仍然是產不足需的一年,產需缺口較之前預期有所縮小,但全球棉花市場去庫存的趨勢仍在,棉價震蕩上行格局未改。
其次,美國舊作出口情況一直非常靚麗。截至2017年5月4日,美國累計凈簽約出口2016/2017年度棉花320.5萬噸,完成出口預估的101.5%。這導致美國舊作棉花期末庫存僅剩69.7萬噸,庫存消費比也處于18%的低位。美棉7月合約是代表美棉舊作的最后一個主力合約,體現了這種緊張的基本面。
“在這樣的背景和條件下,美棉7月合約成為基金逼倉未點價盤的理想戰場,上演了一場軋空式上漲大戲。從2016年4月開始,ICE期貨和期權的棉花凈多頭寸開始迅速增加,處于歷史低位的棉花形成了明顯的價值洼地,國際基金對棉花的配置需求空前高漲。”付斌說。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9日,美棉期貨和期權基金凈多持倉為111529張,折合約245萬噸棉花,處于歷史高位;基金凈多持倉占比37.5%,顯然是ICE棉花市場的多頭主力。而歷次美棉大漲多伴隨著基金凈多的增加,二者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與此同時,ICE棉花未點價銷售合約量也處于113144張的歷史高位,折合約249萬噸棉花,他們充當了基金的對手盤,恐怕難逃被擠兌的命運。
“截至5月2日,美棉期貨+期權基金凈多持倉占總持倉比重約40.32%,處于歷史高位。”中信期貨研究員王燕也指出,美棉未點價合約量在歷史高位,疊加CFTC美棉基金凈多持倉處于高位,外盤帶動內盤出現階段性快速上漲行情。
銀河期貨紡織事業部研究員劉倩楠也指出,美棉簽約以及裝運情況非常好,導致目前美國本地剩余的棉花量少,再加上7月合約中未定價訂單量非常大,貿易商假如短期內集中平掉期貨上的空頭頭寸,勢必會引起行情大漲。另外,7月合約持倉量大以及大量的非商業多頭持倉都給美棉帶來較大的短期軟逼倉的機會。
“嗅覺靈敏的資金,抓住了貿易商所犯的錯誤,使得美棉出現大漲。”華泰期貨研究院軟商品研究員徐盛也表示,在美棉7月合約上還存有大量的未點價棉花,這意味著存在一些貿易商過度套保或投機的現象。
歷史上,棉花期貨不乏傳奇。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份,棉花指數價格從11295點漲到31387點,漲幅177.88%。幾乎同期,A股相關個股走出瘋狂行情,新農開發期間漲幅超過250%,新賽股份期間漲幅也一度超過210%。
那波牛市造就了“濃湯野人”林廣茂的財富神話。當時,林廣茂堅持26個月,2010年多棉持倉3萬手賺220倍到13億元,2011年1億元空棉1萬手又暴賺7億元。他在這波行情中的總體盈利在20億元。就在近期“棉牛”又撒歡兒之時,A股方面一些概念股也出現明顯漲幅。5月12日起,敦煌種業在三個交易日內上漲10.22%,冠農股份在四個交易日內上漲3.26%;而本周的前三個交易日,新農開發也大漲5.18%。
“敦煌種業最近5日資金流入明顯,走勢強于行業指數和上證指數。個股的這種表現肯定與基本信息的炒作有關系。在其所經營范圍里,包括棉花、種子銷售等受到影響,棉價短期波動帶動股票估值的修復。”中信期貨傅小燕指出。
“短期來看,期價走強,對股票可能會有影響,特別是市場處于整體上漲氛圍之中。”劉倩楠指出,不過本輪棉花上漲并不是由供需因素決定的,基金也會盡量速戰速決,這也就決定了上漲行情的短期性。從根本上講,2017/2018年度,全球棉花種植面積都增加,中國植棉面積預計也將增加,特別是新疆地區植棉面積增幅預計較為明顯,種子需要量將增加,這對概念股的影響可能更大。不過,目前棉花播種已基本完成,后期預計對概念股影響不大。
棉花短期走強對股市農業板塊整體影響較小,棉價上漲如果不能完全傳導,反而對下游紡織服裝行業構成利空。農業板塊中棉花銷售占主營業務收入占比較大的相關概念股并不多,例如敦煌種業,2016年棉花銷售收入占總收入比例也不足10%,且棉花銷售周期長,年度價格波動大,相關企業會選擇套保鎖定收益,銷售收入從短期價格上漲中獲益不多。
“近日有幾位客戶咨詢美棉開戶交易情況,對參與美棉7月逼倉行情躍躍欲試。”有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可見棉花市場的行情正吸引資金高度關注。那么“棉牛”能牛到幾時呢?
“美棉7月行情尚未結束,這種行情振幅會非常大,幾個漲停中夾雜跌停是常態。”付斌表示,如果按照其他地區的棉花反向出口美國的成本來推算,美棉7月合約理論上要到93美分/磅。后市要牢牢盯緊基金凈多和未點價盤的情況,這決定了行情會走多遠。
國內市場就沒這么火爆了,鄭棉9月合約代表中國舊作棉花的最后一個主力合約,近日也是跟漲美棉。但是,16500元/噸是比較重的壓力位,不宜追漲。國內的多頭機會在1801合約,如果鄭棉1801合約能給出15600點附近的價位,可能是較好的長線多頭入場機會。
“此次美棉上漲為未來的行情指引了方向。”徐盛也認為,目前國內棉花上漲暫時還缺乏明顯推動,國內工商業庫存同比還是比較高的,同時下游棉布和紗線也對棉花的上漲不買賬,因此短期棉花還會在16000點附近波動。但是,長期來看,隨著進口棉花和棉紗成本的上漲,以及拋儲形勢逐漸明朗,中長期棉花價格比較樂觀。
不過,劉倩楠認為,外盤方面,2017/2018年度美棉種植面積增加,本輪7月合約雖有大漲,但是12月合約漲幅明顯不如7月合約,一部分原因在于下一年度棉花產量預計大增,因此外盤行情不能持續,大漲之后可能會面臨大跌。內盤方面,供應上有儲備棉,另外據悉截至4月底,全國棉花商業庫存總量仍有187萬噸,從供應看,國內市場短期內不缺棉花,長期則需觀測儲備棉的上市以及成交情況。
“本次棉花沖高,對賣保盤是個較好的介入機會。”許愛霞認為,綜合目前國內市場的情況,下游棉紗和坯布庫存有增加趨勢,近期紡企采購力度減弱,市場上棉花供應充裕,適逢5月合約退市,盤面的拉升更是給了空頭及賣保盤一個較好的賣出點。伴隨著美棉回落,鄭棉后期仍是壓力大于動力。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