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紡織業:杉杉的中國式生存
CCTV2《今日觀察》2009年10月1日播出國慶特別節目:《中國式突圍——服裝紡織業:杉杉的中國式生存》,以下為節目內容。
解說:風雨一年間,金融危機的陰影下,中國經濟是否已經柳暗花明,我們的評論員深入一線,尋找中國式突圍的全新模式,危機之下,誰是贏家,近距離觸摸中國經濟最新脈動——中國式突圍來自一線的報告,《今日觀察》國慶奉獻。
解說:《今日觀察》國慶系列———中國式突圍來自一線的報告,數百種產品訂單跨到明天,產品銷售還在升溫,冬天來臨,杉杉何以依舊枝繁葉茂?《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陳偉鴻):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國慶特別節目——《中國式突圍》。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要來關注的是中國紡織服裝業在金融危機下的一個突圍之道。最近一年來,中國的紡織服裝業遭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市場的需求大幅下降,2009年紡織服裝品的出口進入到了下降的通道,前七個月累計下降了11%。危機當中,中國紡織服裝業如何突圍?寒風里,中國紡織服裝業能否逆風飛揚?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的評論員和導演深入到了中國紡織服裝業的一線,帶來了一份來自一線的報告。
解說:記者來到號稱“中國服裝之都”的浙江寧波。服裝企業的忙碌是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一個周六的早上,杉杉集團的服裝加工基地上,幾輛大貨車正在加班加點裝貨,貨品將發往公司在上海、江西、河北等幾十個營銷網點。
記者走進廠房發現所有車間都在滿員生產,在這張生產簡報上看到,一些工序每天完成的進度甚至超過100%,杉杉服裝產品累計700多個品種的訂單,已經訂到明年五月。今年海外西裝出口預計將增長50%以上。
鄭學明(寧波杉杉集團總裁):杉杉國際品牌,銷售收入增加了37%,利潤增加了20%。
解說:在杉杉的專賣店,記者了解到,企業西服銷售網點,近一年來擴大了400多個,帶動銷售增長16個百分點,利潤增加了10%以上。
范寶富(寧波杉杉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通過一年多的金融危機,我們杉杉品牌,用一句話可以概括,霜打紅葉葉更紅,今年9月份,(西服)單月發貨到20日為止,創歷史性新高,以出廠價計算達一個億。
解說:金融海嘯襲來中國服裝業感受到了陣陣寒流,2009年1至2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虧損達到了12644家,虧損面達到25.17%,虧損企業,虧損額則高達63.9億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杉杉依然保持了平穩的利潤增長。
中國式突圍(四):服裝業蛻變
主持人:為了更好的和大家關注我們這個話題,今天我們現場的兩位評論員是杉杉集團的董事局主席鄭永剛以及我們的評論員向松祚,歡迎二位來到我們的節目現場。我想到目前為止,在很多行業金融危機影響依然都在延續著,可是剛才看了我們的這個短片,我有一個特別深刻的體會,就是在杉杉的這個廠房當中,用熱火朝天來描述這個生產現狀一點都不為過,但是我也有一個疑問,這個到底是一個真相,還是一個假象,我們要先問問我們的鄭總?
鄭永剛:這個事應該是真的,因為我們現在比較大的一個事,就是招工現在還是比較困難。因為我們的訂單到現在為止只是就說,還是源源不斷,還是要加班加點,我們的核心品牌,就是杉杉西服這一塊,這一塊的話就是國內內需市場,我們的品質,和我們現在的成本,這個性價比,我們現在越來越顯出了它的一個競爭能力。所以說呢,今年上半年我們增長的幅度基本上15%左右,這是一塊。第二塊了就是加工,那么我們現在的加工,絕非是過去的單一的低層次的加工,我們現在不是OEM的概念,我們是ODM,實際上是我們參加了研發,參與了設計,我們每一次,比方像廣交會,全球的這些交易會里邊,我們就提供樣品,然后讓一些世界品牌的企業就下訂單,這樣的話,我們就是進入了一個參與的定價權,所以這個現在,盡管這個價格在下降,但是我們競爭力還是非常顯著的。那么第三塊就是我們國際品牌,國際品牌實際,其實我在十年前就開始,就跟世界品牌的企業進行合資合作,實際上就跟汽車行業,比如像上海汽車集團做通用別克一樣,就杉杉就有一大塊的比如像樂克卡,像登喜路sport,像瑞諾瑪這些都是世界的一線品牌,那么這些品牌,那么這些品牌實際上我們是控股運營,今年我們像西服出口這個企業的話,我們增幅,今年上半年在50%以上,訂單在增幅50%以上。所以這個呢,就充分顯示了什么呢?充分顯示了就是說我們在金融危機這樣一個過程當中,西方的企業,就是說,歐洲美國的企業在高端制造這一塊,就顯得越來越乏力,我們就顯得越來越有競爭力,這是我們比較一個現象。
主持人:訂單在不斷地增加,然后不斷地擴大招工的一個規模,我想問問松祚,剛才我們看到的這個繁榮的景象,是不是今天紡織服裝業在這一刻的一個真實的生存狀態。
向松祚:那么其實鄭總這樣的企業杉杉集團能夠得到這么好的一個增長,我相信這樣的企業在整個中國的服裝紡織行業的比例,應該不會是太高,那么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像這樣的企業,就是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之下,在國外的市場萎縮,內需也受到影響的條件下,還能夠維持這么高速度的增長的企業,其實只占到,不到10%,可能10%左右,這么一個水平,那么我這里其實有兩組數據,一組數據就是說,今年的投兩個季度,中國這個規模以上的,服裝紡織企業,這個虧損超過有12000多家,12600多家的企業是虧損的。這個虧損面占到多少?這個虧損面占到整個行業的,可能是25%以上的這個水平,那么還有一個說法,就說三分之二的服裝紡織企業,都在為這個0.62%的利潤,就是利潤率只有0.62%,為這個不到1%的利潤率在掙扎。
主持人:苦苦地掙扎。
向松祚:但是鄭總這個企業,它的利潤率現在是5%這么一個水平。所以我想鄭總他這個杉杉集團,就是如何應對這個國際金融危機,如何在困難的條件下,我還能保持高速的增長,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重要的借鑒意義。
主持人:其實確實像你所說的,很多人都非常羨慕杉杉集團在這個金融危機背景之下,在紡織服裝行業里描繪出的這一抹亮色,甚至有一個記者,在他的專訪當中提到了,冰火兩重天這樣的一個概念,那到底在金融危機的影響,和在這個大背景當中,杉杉是如何逆風飛揚的,我們一塊兒來找一找答案。
解說:在經濟危機的寒風橫掃之際,杉杉首當其沖遭遇的就是出口難題,海外市場的萎縮,在所難免,杉杉的對策是將多年來推行的多品牌國際化戰略引向深入,并在工藝技術改造上加大投入,使產品品質向國際水平靠攏。僅杉杉股份旗下的新明達針織有限公司,兩年來花在設備升級上的費用就接近兩億元,同時杉杉還從歐洲引進人才,培養了自己的國際化設計團隊。
加卡羅·斯代卡【杉杉集團(下屬)瑪珂威爾公司技術顧】:我被杉杉邀請來,是為了展示意大利的工藝技術,并將這種工藝,帶給整個杉杉集團。
解說:在國外奢侈品牌受到沖擊,多家國際品牌開始減產的時候,杉杉抓住了這個機會,適時調整產品結構,搶占高端市場。現在杉杉生產的西服相當一部分是出口到歐洲市場。
今年2月16日,杉杉集團將28%的股權出售給全球最大紡織品銷售商伊藤忠商社,雙方開始合作。伊藤忠是世界500強,在紡織服裝品牌領域,擁有156個品牌。
杉杉借助伊藤忠巨大的全球經營體系,使自己的品牌走出去,把國外的品牌引進來。
中分孝一(寧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雙方的合作對杉杉而言,可以成為一個國際性的企業,對伊藤忠而言,可以把品牌推倒中國,與杉杉一起開拓市場。
解說:在眼睛向外的同時,扎根國內的市場是杉杉一直不離不棄的原則,圍繞國家拉動內需的政策,適時開拓農村市場,推出適合鄉鎮消費習慣的服裝,近一年來,杉杉在拉動內需上下工夫。三到五月,企業在全國30多個地方開展了服裝下到地縣的大型推廣活動,進一步拓展農村市場,僅這一項銷售額就增加近8000萬元。
主持人: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下,很多的企業都希望自己能夠逆風飛揚,剛才我們看到杉杉面對金融危機當中的一些做法,除了這些,鄭先生您覺得我們還有獨特的生存之道嗎?
鄭永剛:這個就是實際上過去我們的這個銷售實際上在短缺經濟時期,我們是推動式的銷售,就是說我們生產產品,設計產品,然后與各個市場分公司去推銷。那么服裝領域里面,就是說最難的一個問題解決,就是庫存的問題。所以呢,我們在十年前開始研究渠道改革,這個時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痛苦的一個過程。這個營業額也下降了,因為你要把所有的設計制造的產品,要實現他的零庫存,那么就是說代理商能不能在當地的,跟消費者之間的這種默契,那么做好,所以說要代理商自己來出錢,這過程其實我們把分公司,公有制的分公司全部給改革了。所以十年以后,那我們就充分顯示了,就是我們這次的渠道改革實際上是國際化的一種運作模式,而且是非常成功的,你現在比如像杉杉西服,我們是這個零庫存,那么為什么能做到零庫存呢,實際上就是說,我們的設計我們的制作,我們的工藝要不斷地創新,能夠使代理商,消費者能夠得到充分滿意。那么第二塊就是這個我們的生產,就是說貼牌加工這塊,過去就是說單純的貼牌加工,這樣的話,實際上是一個OEM的概念,那么現在我們完全就是產業升級了,就是這幾年升級了,實際上我們參與了設計,參與了研發,我們參與了定價權。
主持人:為什么這么做你就能躲過金融危機的沖擊呢?
鄭永剛:這樣的話,你這個一個就是說,你的要求就高了,你的工藝技術生產的品質的要求高了,那么你附加值也高了,就是說你進競爭的能力強了,就是說其他的企業,其他的企業,他做不了。那么第三塊就是國際品牌,實際上隨著中國的經濟,這30年改革開放不斷發展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