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問題十大批判
對中國問題的看法。但事實上,“批判”在這里卻是恰如其分。
1、理念
大多數企業理念只是一種口號,流于形式,是掛在企業辦公室墻上的追求時髦的裝飾品,由于對理念理解得不深不透,沒有將理念做到貫穿企業發展的靈魂,企業的內在發展邏輯就出了問題。
2、路線圖
馬上就行動當然會提高企業效率,但也會帶來執行面上的盲目。我們的企業缺乏一種素質,即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把路線圖上的各個環節制約因素都想得很透徹。預測未來雖然很難,但對于管理者而言,卻十分必要。
3、戰略
沒有戰略,戰略空洞化或戰略缺乏策略的支持都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戰略是管理者自我實現的基礎,馬虎不得。
4、策略
點子思維、雕蟲小技都不能使戰略得到有效實現。策略是方法的整合,中庸與效率有效結合的試金石,凡事“度”最難,很多企業戰略有余,策略不足,理念領先,方法滯后,是缺乏大智慧的結果。
5、人
一方面講企業惟一的財富是人才,但這只是一個空洞的觀念,德與才之間,德為先,希望人才是清教徒,給人才灌迷魂湯;另一方面將人過于工具化,“人是機器”,但“上帝死了”。必須將“道德人”、“機器人”回歸到“經濟人”中來,一句話管理者對人的理解有多深,管理的質量就會有多高。
6、領導
傳統的領導者有兩個極端的傾向:老板意識過強或平民意識過強,但缺乏主體意識。領導的作用是發揮自己的主體意識,在組織目標實現的同時得到個人哲學觀的實現。
7、組織
抱團和平均主義在現在的組織中十分流行,人們對所謂團隊精神有太多誤解。企業是在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的良性競爭中發展健全的。總之,組織的目的不是團隊,而是個人。
8、方法
沒有系統的學習,就沒有系統的方法,就難以形成一個成熟的模式,學習型組織的建立不是消融個性,而應使主體意識得到復蘇。可惜的是我們的企業知識底座如一處沙漠。
9、模式
由于方法上的形而上學,在管理上脫離實際,對模式的盲從或蔑視都很難使管理走向成熟,也難以真正實現企業管理的秩序。
10、企業文化
我們應該去構建一種生態型的組織,不應將企業文化當作應景之作,照搬照抄一些形式。須知,企業文化是人自身的哲學萌芽開花的結果,是生長之物,是生命和精神的外化。
以上是我們對哲學化管理體系認識的一個總體框架。我們希望以此來解釋中國文化的價值和中國經濟繁榮的可能性。中國正處于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呼喚個人主義、英雄主義,它呼喚天才,創新者。因為中國應該也能夠給世界提供一些原創性的有價值的思想成果,而事實上,我們只是在黑暗中探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