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大學生當裁縫一月賺三萬
人靠衣服馬靠鞍 西服專銷師哥們
近段時間,各市部分高校開始舉行招聘活動,標志著一年一度的雙選會拉開帷幕。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今年高校畢業生們在擇業觀念方面有沒有變化?在應試過程中有沒有新招數?會不會催生新的創業機遇?
生意經
“成功就在于找準了定位”
“我們的定位就是參加雙選會的畢業生,以及參加實習的師范生等。”曾慶丙告訴記者。
因此,在服裝價位上,“學子西服”分了不同檔位:特價版290元,經典版380元,時尚版480元,旗艦版680元,尊貴版1080元,“讓學生們在消費需求范圍內,都可以買到適合自己的西服。”
在款式設計上,考慮到西南片區的人都比較苗條,個子不太高,他們對客戶實行量身定制,解決不少人買不到合適衣服的難題。為提高服務質量,他們花3000元購置了兩輛摩托車,保證學生客戶隨叫隨到。此外,他們還專門做了一本冊子,教學生如何搭配服裝。雙選會臨近時,他們還舉辦了一場團購促銷活動,這一招頗受青睞。
“我們的成功就在于找準了定位,每個環節都做好充足準備,以量身定制的特色開拓市場,用服務贏得客戶。”曾慶丙說。
建議
做好市場調查和心理準備
北碚區微型企業辦負責人張媛媛,針對大學生創業提出了普遍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社會經驗不足,在創業前期沒有一套清晰的計劃,也沒做充分的市場調查。
二、對創業風險缺乏足夠承受能力,一旦受挫容易退縮。
三、產品定位不明確,在市場上形成不了特色。
四、創業激情有余,堅持耐心不夠。
張媛媛建議,大學生在創業前務必做好市場調查和心理準備,制定出一套詳細明確的創業規劃書,將每一個環節都盡量考慮到。同時,盡早注冊自己的商標,搶占網絡域名。
晚報時評
“學子西服”值得復制
有些創業經驗我們望塵莫及,如比爾·蓋茨那絕頂聰明的頭腦,巴菲特那超前精準的眼光;有些創業經驗,我們可以復制,如“學子西服”,可謂大學生創業的經典案例。
其一,這里有利用所長就近創業的貼近性。三個大學生利用自己所學是紡織專業的特點,學以致用,將自身文化技術優勢進行市場化“變現”。如此創業,是真正地立足實際眺望未來,不是那種一口想吃成胖子的急功近利,如此可將創業風險最小化。
其二,這里有抓住時機適時推銷的眼光。盯緊雙選會的時機,盯緊應聘學子作為目標客戶人群。或者,他們一定聽說過“美國西部淘金熱時,最后發財的不是淘金者,而是賣水給淘金者的人”那則商業故事。{page_break}
其三,這里還有“不拋棄不放棄”的韌勁。他們伏下身子,打磨細節,做足功課,最終續寫了夢想。
這樣的成功,確實是值得復制的。
故事
“雙選會年年有,應聘大學生都要買西服參加面試。只要緊緊鎖定這個人群,就不愁沒生意做。”西南大學“學子西服”工作室將創業焦點聚集在今年雙選會上,一個多月就賣了200多套西服,純賺近3萬元。
“學子西服”是西南大學三名在校大學生專門針對雙選會開的一家服裝工作室,共有三位成員:主管曾慶丙,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大四學生,主要負責服裝設計;公關經理王舉祝,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大三學生;銷售總監盛朝偉,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大四學生,主要負責制版。
“雙選會就是我們的最大的市場。”曾慶丙介紹,一年一度的雙選會期間,數十萬應屆畢業生對西服的需求催生了“學子西服”。工作室主要經營量身定制的學生面試西裝,以時尚版、經典版、旗艦版和尊貴版為主打。所有服裝的款型設計、制版、面料的選擇均由三人完成,衣服的加工則外包給一家服裝制造廠。
今年9月,曾慶丙、王舉祝和盛朝偉就開始積極籌備,每人投資5000元左右。首道工序就是在學校發宣傳單,重點是大四寢室。10月10日正式營業,第二天三人的電話便成了熱線,全部都是即將參加雙選會的同學咨詢定制西服。到11月中旬,共接200多單生意。王舉祝算了一下,總營業額有8萬余元,除去每人投資的5000元、工廠加工費、材料費、人工費以及開展活動等經費,純利潤就達到近3萬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