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森達鞋業品牌的成功之道
前世今生 不一樣的精彩
1997年,森達品牌獲得了行業第一枚國家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2000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親臨建湖視察了森達集團;2007年底,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寒流剛剛襲來之時,重組公司,森達鞋業進入了百麗集團,成為當年中國皮革行業十大新聞而引起轟動,報道中稱“百麗成功上市并實現中國鞋業最大并購”。
從此森達華麗轉身,以“江蘇新森達鞋業有限公司”進入行業的視野。轉眼間,重組快6年了,今年10月21日,筆者走進新森達,一到工廠,一股濃濃的青春氣息就撲面而來,昔日熟知的森達變得令人出乎意料。
2011年用10個月建成的新森達,新工廠坐落在建湖縣高新技術園區,占地100畝,建筑面積5.6萬平方米,位于南環路與建寶路相交處,建寶路888號,在入園企業中排序第一家,整個工廠與建湖縣的東、西雙湖相依,工廠三面河流相繞,職工稱之為“護廠河”。近看流水清清,游魚可見,遠看湖波蕩漾,垂柳飄揚,與設計風格明快簡約大氣的現代化工廠交相輝映,構成一道優美生態的風景線。夜幕降臨時,我們曾在微風中、月光下、雙湖旁走過,感受到這片沃土帶來的心曠神怡。可以想象到,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生活,制作美麗的“足下藝術品”的新森達1500名員工,怎能不青春涌動、充滿生氣?
2007年底重組后經歷了2008年的穩定期、2009年的調整期到2010年進入發展期,新森達近幾年都保持了35%的平均增速,今年以來,盡管全行業都受到嚴峻挑戰,新森達依然保持了15%的增速。2012年新森達實現終端銷售收入18.6億元,稅收1.5億元,渠道建設達到1500家,與6年前相比增加了3倍多。
筆者這次去建湖,當車剛剛駛入建湖,在車內就看到了遠遠矗立著的光榮牌,上面書寫著“推動2012建湖經濟發展功臣”一行大字,下面配發著15位功臣的大照片,榜首就是江蘇新森達鞋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董為民,這是80萬建湖人對新森達的褒獎與贊美。
2007年11月,森達鞋業與香港上市公司百麗集團實施戰略重組,擁有碩士學歷的董為民出任總經理。在百麗集團全力支持下,在新森達團隊共同努力下,有效實現了“一年穩定經營、二年調整恢復、三年提速發展、四年實現翻番”的戰略發展目標。2010年,新森達鞋業公司在縣高新區新上年產1000萬雙皮鞋生產線項目,全力打造一個工藝最先進、資源配置最合理、品牌最具影響力的現代化制鞋企業。
{page_break}
新森達鞋業始終把技術創新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公司每年將銷售收入的4.6%投入到研發中來,引進了國際一流的三維足部激光掃描機、數字化腳模雕刻機、數字化鞋樣輸出機等自動化研發設備,建立健全了技術研發獎勵激勵機制,又先后成立了江蘇省級技術中心、江蘇省皮鞋工程技術中心等平臺。公司成功創造了“相拼與全皮搭劃”、“大塊小用”等一套新的革新劃料法,實現了在全國的推廣使用。人才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基礎,新森達堅持外引內培相結合,引進了各類專業本科生20多名、技術型專業人才30多名,從制鞋同行業中外聘高級管理型人才4名,并通過企業內部的定向培養、崗位培訓、工余進修等形式對企業內部職工進行產前教育。
如今,新森達像年輕的小伙子那樣,在市場競爭的馬拉松比賽中,正發力向前沖。走進生產車間,工人緊張而有序,一片繁忙,生產線上,多個品種并行,有明年的春款,也有今冬的長、短靴,還有不少補單和追單。工廠領導告訴我們,即使這樣緊湊的安排,還有30%的訂單要到宿州、丹陽等地的工廠去加工,因為當地的勞動力仍舊短缺。領導還告訴我們,新森達的產品在保持舒適度的基礎上,較好的性價比,將更多流行元素進行嫁接,使產品進一步變得時尚,擴大了消費群體。
共享資源 專業化分工注入活力
筆者聽到了兩則故事:
一位福建的媽媽是森達的老客戶,來到森達專賣店,為要到北京上大學的女兒買鞋,她認為森達鞋穩重而且時尚,還為丈夫選了一雙。還有一位50歲的母親表示,她還在念大三的女兒也喜歡上了森達的鞋。這兩個故事其實都在向我們傳遞一個新的訊息:森達的產品變年輕了,變時尚了。
賦予產品新生命的背后支撐,就是新森達調整了原有的分工格局:建湖工廠集中精力搞好生產和生產服務,而品牌形象、客戶維護、市場營銷、研發設計則分別進入廣州、深圳,共享了百麗大家族中的優質資源,這種專業化的分工為森達制造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生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