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兵:打造平臺 開設實體店
在國內,每一年都有不少優秀的設計師走近寧波這樣的“時尚熱土”,因為在多數人看來,在紡織工業相對發達的地區實現設計理想的可能性更大。今天,中國市場的發展正在經歷從單元到多元,由大眾化向個性化的轉變。正是順應了多元化和個性化服務的需求,由這些新青年們主導的“設計師品牌”開始在業界嶄露頭角,并得到一定的市場認可。
于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市場上買到了帶有強烈的設計風格、甚至與眾不同的服飾,他們希望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審美傾向和世界觀。敏銳且富有活力的年輕設計師們捕捉到了國內市場呈現出來的變化,他們的作品和設計初衷因此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
談起今年在寧波做發布的目的,黃海兵表示,“目標必須更加明確,參加這個活動的初衷就是為了能盡快開設自己的實體店。”黃海兵之前一直和代理商合作,但他認為這種模式不夠成熟。
黃海兵說,“作為一名設計師,最大的夢想就是有自己的店,這種心情就像培育自己的孩子一樣。”黃海兵的計劃已經有了明確的時間表,他的實體“窗口”將在2014年于北京和上海亮相。
除了黃海兵夢想的專賣店以外,也有部分設計師通過集成店的方式把作品轉換成了商品。盡管困難重重,但這種模式似乎是目前唯一能夠被人們快速接受的、把設計精神準確地傳達給受眾的有效途徑。
和其他設計師不同,蔡宇似乎走得更順一些,他的個人品牌Quiet k-night 12 cy已經在設計師集成店寄賣和網絡銷售。他告訴記者,目前正在和投資公司洽談,計劃在5年內把品牌真正推向市場,包括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開設小型的定制會所。
目前,中國的設計師品牌正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伴隨著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設計師頻繁地亮相,一家又一家的門店如雨后春筍般地生長,然而,看似熱鬧的秀場背后不能忽略殘酷的市場競爭,店面或者說“設計作品轉換成商品的地方”并不是青年設計人才表達設計精神的唯一載體,事實上,這一過程的轉化需要理性的一面。
談起中國設計師品牌真正崛起這一話題時,有一個被人們普遍認同的觀點:這一過程不能單靠個人或單個企業,而是要打通產業鏈、建立高層次的交流協作及消費對接平臺,甚至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即以個人品牌為基點,以產業及國家品牌為背景,才有可能贏得世界時尚產業話語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