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華內部講話:2014年茵曼的三個恐懼
茵曼在2013年著實火了一把,這把火焰將其烘托至天貓女裝第一的位置上,但同時,是否也令它的創始人方建華如坐針氈?
以下內容根據方建華在匯美集團(茵曼所屬集團)2014年年會現場講話整理:
各位匯美家人、各位朋友:
大家新年好!
首先,我想用匯美人打招呼的方式,向今天到來所有的嘉賓表示歡迎。
今天,是匯美有史以來最隆重盛大的一天,整個集團的匯美人在今天相聚,迎接夢想和創新的2014年。
剛剛過去的2013年,我覺得過得非常快。茵曼全年實現了7.6億的銷售額,初語實現了3.6億的銷售額,全集團實現了11.2億的銷售額。
現場所有的匯美人都是一群非常平凡的人,但大家卻創造了一家不平凡企業,每一個人都共同用你們雙手創造了一個互聯網女裝品牌傳奇!
我向我們的團隊致敬!
2013年,我們取得了非常多的亮點,我想盡管有那么多驕人的成績,但是我覺得我們做得還不夠,為什么?因為我們離我們顧客的期望還很遠,我們還有很多細節沒有做好。今天現場也來了“茵符”代表嘉賓,請大家用掌聲向他們致意和感謝。
我想對你們說,感謝過去的一年來,你們對我們的包容和理解,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更美。
我也感謝集團400多萬名顧客,對匯美集團旗下品牌的關愛,正因為有他們,我們才有今天的相聚、今天工作的成績。
2013年,互聯網行業發生了驚人巨變,撼動了鐵道部,成就了小米這樣的企業。茵曼今年的雙連冠,意義遠遠大于我們的銷售額,這次戰果改變了互聯網品牌的排名和以及市場的地位。
(小米案例)現場很多同學也有用小米的手機,小米擁有3000多萬的粉絲,背后有近200人團隊在維護著龐大米粉群,前段時間他們通過微信10分鐘賣出15萬臺手機;2013年賣出1870萬臺,銷售額316億,被譽為“中國的蘋果”。
到今天,可以說互聯網品牌已經占據了社會消費的主導地位。
我認為互聯網的的成功,在于能否給消費者提供超出驚喜的“高性價比的商品”。
上個月,我參加了廣東國際電子商務大會,會上雷軍總結小米的成功秘籍是“專注、極致、口碑、快”,但是我認為互聯網互聯網的精髓看我們能否令顧客尖叫的高性價比商品,才會成功。高性價比不等于低價,而是把互聯網的優勢發揮到最佳狀態,為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
雷軍和董明珠打過一個10億元豪賭,五年內小米能不能超格力,我認為這個賭局的贏家最終會是雷軍。
還有,褚橙、三只松鼠 、天貓車厘子案例,這些都是互聯網這兩年來做得非常漂亮,非常成功的營銷案例。
很多人問我,匯美為什么能夠取得成功?茵曼在短短的6年間,初語為什么能夠在短短三四年間快速穩健的成長。
我們很幸運,身在互聯網最輝煌的年代,
但我們也要緊迫的面對各種挑戰,接下來,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和眼光面對新時代的變化,那我們將在下一個時代到來前變成一段歷史。
很多人問我,你們茵曼、初語,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匯美16年歷史的沉淀了什么?銷售額,還是品牌知名度?直到今天我還堅定認為,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是匯美的三大精神。
第一個是“大海精神”
在座的1000多名的匯美人,我們大家都來自五湖四海,我們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1000多人,做什么最難?我認為擰成一條繩子最難,但是我們做到了。
今天我剛剛看過的節目表演,有70后、80后、90后,我看到了70后的樣子,我也看到了80后的樣子,90后的樣子,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思想;但是大家到了匯美來了以后,我們不同年代的人都會在一起朝著一個目標去努力和前行,不管你是70后、80后、90后。
今年,我看到了茵曼和初語,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兩個團隊,共同解決了很多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困境,兩個團隊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解決工作中碰到的所有的問題。
這讓我看到我們是一個“大匯美”,讓我看到了大家胸懷的(三大)精神,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力量,才有了我們2013年的戰果。
第二個是我們的“袋鼠精神”
今年雙十一,團隊和我說,今年我們要拿冠軍。我看到了所有匯美人一種共同的力量,那就是所有匯美人在一起,緊緊的擁抱在一起。雙十一一開始,我們的排名成績并不是太好,但是的團隊“把義勇軍進行曲”都改編了,看了央視《經濟半小時》,我們聽到了里面的歌聲“第一!第一!”;我們有拿第一的強烈信念,最后第一也成功被我們拿下,再次謝謝你們。
我們初語的團隊,我萬萬沒有想到,今年能夠超出我的期望,我覺得開始能夠進女裝的TOP20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我看到了初語的團隊,今年闖進了全國的第七名,請大家給他們掌聲!
在雙十二,初語的團隊繼續領跑,拿下第四名;我們茵曼拿了雙十一雙十二的雙連冠,謝謝你們!。
正因為我們有這種精神,有這種袋鼠般(勇往直前)的精神,面對強大的對手,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正因為有了袋鼠的這種精神,我們才有了今天。
第三個精神,是我們“吃蟹精神”
我們從1998年到2005,我們利用阿里巴巴的平臺,找到了全球很多顧客,使我們工廠的規模,從幾十人擴展到了上千人。
到2008年,我們開始耕耘“茵曼”,把茵曼定位為“棉麻藝術家”(茵曼廣告詞),我們開始在互聯網上耕耘我們的茵曼事業。
那時候,工廠車間在我們現在13棟三樓(匯美集團總部所在地),只有20平方米的倉庫。現在我們的倉庫已經有三四萬平方,我們從幾百塊錢一天,再到幾萬塊錢一天,到今年我們創造了一天過億的銷售額;這一路來,我們都保持隨時隨地的創新,如果我們還沉醉過去,就不會有今天。
當年和我一起做OEM的同行,已經有98%的人慘遭淘汰。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原來工廠比我大,他現在在管理倉庫,一個月領著一萬多元的薪水。這就是激烈環境下的競爭,如果我們沒有吃蟹的精神,就不會堅定發展到今天。
正因為,我們有高度的危機感,有強烈的創新緊迫感,正因為有這三大精神,才取得了今天的一些成績。
正因為有了這三大精神,我們才度過了一波又一波的危機,度過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