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正確的決策 終結電商“燒錢”游戲
對于企業領導者而言,一定要想明白,做企業是規模重要還是盈利重要,只有想明白了這兩點,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燒錢”的游戲結束了!昨日,2010年赴美上市之后就陷入虧損的當當網正式宣布重回盈利軌道,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當當網實現自2011年第一財季以來的首次盈利,凈利潤為人民幣2170萬元,盈利率達1.1%,凈營收為人民幣19.72億元,含平臺(GMV)總營收為36.6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除利息補貼等收入后,當當網主營業務依然實現了經營性盈利,這是真正盈利的軌道。
這對國內電商重新審視過去的發展思維具有重大意義—“燒錢”不再成為電商攻營拔寨的制勝法寶,“規模”也不再是電商唯一的盈利支撐。
當當網2010年IPO后轉型綜合購物中心,很快被電商的“燒錢大戰”拖入虧損泥潭。前有天貓、京東,后有亞馬遜、易迅緊逼,在“轉型+價格戰”的雙重壓力下,讓當當網經歷了一段痛苦的轉型期。在接下來的4年時間里,當當基本上一直在虧損與盈利之間掙扎著。
2013年4月份,當當股價僅為IPO發行價的85%。但從當年二季度末起,復蘇的跡象就越來越明顯,服裝品類迅速崛起,嬰童品類穩居B2C前三,圖書老大地位繼續鞏固,李國慶提出的“圖書+服裝+母嬰”三駕馬車策略得到深度貫徹,當當的逆轉初見端倪。而重回盈利也讓當當網市值被低估重新進入投資者“視線”,機構人士預期當當網股價或將反彈。
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當當用長達四年的摸爬滾打以及持續優化商品結構的“減法”政策,宣告了電商只能靠“燒錢”打市場的慣例被打破,標志著傳統、老牌電商的“守擂”成功。
在電商圈,李國慶應該是最不像CEO的一個CEO,操著一口京片子走天下,從上市之初的激戰大摩女、微博怒噴百度到后來的對決京東,李國慶以一貫的屌絲形象挑戰高大上。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也許是李國慶的信條。對于當當的定位,李國慶堅守“老三”的概念,就是不爭第一、第二,就做舒服的老三,這樣的說法在別的平臺看來也許是“缺乏斗志”,但對于當當來說,卻是最適合自己的路徑,守住自己的陣地等于守住自己的果實。李國慶很聰明,他明白,賺錢才是硬道理,規模、名氣都是浮云,所以,他能放下身段入駐競爭對手“天貓”。
從圖書網上零售起家的當當網,如成功轉型綜合B2C電商并重回盈利軌道,不僅對當當網是極大利好,對國內其他電商也同樣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怎樣在企業發展遇到瓶頸時,果斷掉頭,重新設立新格局和新戰略,并在前行中不斷調整朝預定的目標靠近。
對于企業領導者而言,一定要想明白,做企業到底是“爭氣”重要還是“掙錢”重要,是規模重要還是盈利重要,只有想明白了這兩點,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