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旗袍江欣蕓:承載在旗袍中的花樣年華
旗袍與女人的關系,最經典的闡釋,是在電影《花樣年華》里。張曼玉所飾演的那個隱忍的女人蘇麗珍,前前后后總共換了二十三件各不相同的旗袍,這些華麗的袍子,把她襯托得優雅端莊。因為優雅,就必須隱忍克制地修煉,每一件旗袍,似乎都在講述著蘇麗珍的欲望和掙扎,以低吟淺唱的方式,把女人被壓抑住的欲望凝結成身上一件件絢麗多彩的旗袍,旗袍所承載的,是女人的花樣年華。
旗袍的三生緣之緣起:最是那一抹東方美
“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瓷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壺里倒了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自己潑出來了。”——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
正如張愛玲所說,如果硬要把女人的一分為二,那么第一種是紅玫瑰之美——火辣熱情;第二種是白玫瑰之美——婉約雅致。而較之于西方女人,中國女人之美,必是婉約雅致白玫瑰之美。
西方男人將穿著比基尼的女人,視為最美,他們熱愛這種不經修飾的原始之美;而中國男人卻沉醉于女人身著穿旗袍的味道,“她這件衣服,想必是舊的,既長,又不合身,可是太大的衣服另有一種特殊的誘惑性,走起路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的地方是人在顫抖,無人的地方是衣服在顫抖,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極其神秘。”張愛玲在小說《花凋》中,僅僅三兩句,便詮釋出了旗袍給予中國女人的神秘之美。中國的詩詞歌賦、小說戲劇里有多少錦句,中國女人的旗袍上就有多少的花樣。一件絕美的旗袍,質料、顏色、長短、繡花、盤扣、領型、開氣……都是活的,隨著穿衣那女子的舉手投足,撩拔著周邊一干人的遐思。一個中國女人,即使身穿國際頂尖大牌的高級定制成衣,卻似乎始終不如穿旗袍那么熨帖和對位。旗袍最懂得中國女人的身體,也最能襯托她的風情萬種。而江欣蕓,就是一個旗袍之美的“受害者”。
曾經,江欣蕓和所有年輕貌美的女孩一樣,也迷戀于各種華美洋裝,每一件高檔洋裝的細節設計,都能打動她的心:蕾絲魚尾設計、宮廷泡泡袖、綢緞蝴蝶結……每次出席宴會活派對等場合,這些時髦西洋設計的服裝,總能為江欣蕓吸引到全場的目光。若不是十多年前一次在歐洲出席某派對時的一次搭訕,恐怕現在,江欣蕓對旗袍的美,還沒有這么深的迷戀……
2000年的某一天,在歐洲游玩的江欣蕓受邀出席一場派對,在派對上,身穿西洋晚禮服的江欣蕓自然再次成為全場焦點,剛一入座,便有人上前搭訕,看見江欣蕓的東方面孔,對方開口便問到:“你是韓國女孩嗎?”這讓骨子里流淌著純正中國人血液的江欣蕓有點不悅,她禮貌地回答到:“不,我是中國人。”“那你為什么不穿你們中國的傳統服裝呢?”對方好奇地一個提問,竟然讓江欣蕓一時語塞,放眼望去,在場的女孩們,很多都穿著自己國家的傳統國服,印度紗麗、日本和服、朝鮮韓服……無不彰顯著自己國家的文化底蘊與傳統之美,而尷尬地是,在場的中國女孩,卻沒有一個人身著中國女性服裝之魂——旗袍。
那天派對結束后,當喧鬧的人潮散去,江欣蕓卻獨自陷入了沉思:旗袍是最能體現中國女人東方美的標志,可是在這種國際化的場合里,卻沒有一個中國女孩想起她,似乎所有的中國女孩都被西洋化設計和剪裁的洋裝吸引去了目光,而凝結了中國女人百年之美的旗袍,卻被遺忘在了歷史的角落里,也許,現在的我,需要做點什么,讓這份美,被更多的人所記起,所關注,所引以為豪。
旗袍的三生緣之升華:掘出旗袍別樣美
“錢夫人往鏡子又湊近了一步,身上那件墨綠杭綢的旗袍,她也覺得顏色有點不對勁兒,她記得這種絲綢,在燈光底下照起來,綠汪汪翡翠似的,大概這間前廳不夠亮,鏡子里看起來,竟有點發烏。難道真的是料子舊了?這份杭綢還是從南京帶出來的呢,這些年都沒舍得穿,為了赴這場宴才從箱子底拿出來裁了的。早知如此,還不如到鴻翔綢緞莊買份新的。可是她總覺得臺灣的衣料粗糙,光澤扎眼,尤其是絲綢,哪里及得上大陸貨那么細致,那么柔熟?”——白先勇《游園驚夢》
正如作家白先勇在《游園驚夢》里,通過錢夫人之嘴說出來的話一樣,旗袍做得最頂尖的,當要屬江南一帶,而江南一帶當中,上海的旗袍,是最有“魂兒”的,有了這個想法以后,江欣蕓就立刻回國,開始做相關的市場調查,并且和上海的旗袍老師傅合作。{page_break}
有時候,命運的安排,總是非常神奇,江欣蕓與旗袍的緣分,冥冥之中,仿佛上天注定一般。江欣蕓成長于裁縫世家,外婆和姨媽都是經驗老道的裁縫,直至江欣蕓,已是第三代。雖然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如何去捏拿一針一線,但時尚研究專業出生的江欣蕓,對于服裝設計的敏感度,卻似乎是天生的。在她看來,旗袍不僅僅是一個只屬于傳統中國的舊東西,旗袍,不止于歷久彌新,更是可以被不斷注入新鮮元素的。走高級定制路線的“江旗袍”,每一件,都是由江欣蕓與客人經過良好溝通,摸清客人的喜好與個性后,親自提出創意的。江欣蕓常常說:“每一件旗袍,都是有靈魂的,不適合你的,穿在你身上,就只是為你批了一件袍子;而真正屬于你的那一件旗袍,穿在你身上時,你會看到人衣合二為一的光芒,衣襯人,更是人襯衣。”為了能更好的了解每一位顧客適合哪種風格的旗袍,每位客人來店要求定做旗袍時,江欣蕓都會拿出一份量身定做的測試表,涉及行為學、心理學等多個方面,旨在了解每一位顧客的個性,把其個性融入到旗袍的設計之中,同時也更方便專業設計師給出顧客更具有指導性的建議。
江欣蕓所設計的旗袍,大多融入了當季歐美的流行元素,而這種東西方文化的碰撞,總能為顧客帶來出其不意的驚喜。在江欣蕓的旗袍陳列廳里,隨手拿起一件,其背后的設計之緣由,江欣蕓都能為你娓娓道來,比如陳列架右側一件黑底中國紅流水狀圖案,背部鏤空設計的旗袍,是因為在此之中融入了宋朝詩人晏殊在《踏莎行》中的一句——“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取了其中“山長水遠”之意境。而背部鏤空設計,卻吸納了西方晚禮服的特色,使得這件旗袍較之傳統意義上的旗袍,有了極大的突破。“我總喜歡一些特別的背部設計,背是女人最動人的地方,在我看來,背面比正面更能講述女人的故事。”
旗袍三生緣之涅槃:有故事的女人穿旗袍
“余瑞香新做了一件白紡綢旗袍,很是得意,因為這件旗袍周身滾邊,有兩三寸寬。又不是絲辮,乃是請湘繡店里,用清水絲線,繡了一百只青蝴蝶。”——張恨水《春明外史》
江欣蕓認為,旗袍在當今社會中,本來就是奢侈品,從來就不是必須品,不是每個女人都需要一件旗袍,但需要一件旗袍的女人,必然不是普通的女人。江欣蕓的旗袍,從來都是做給有故事的女人穿,因為她自己,就是一個有故事的女人。
如今的江欣蕓生活在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中,是一位好妻子、好母親,性格開朗,為人熱情;然而曾經的江欣蕓,卻差點被抑郁癥奪去生命。
在兒子出生后,江欣蕓患上了嚴重的產后抑郁癥,可是在當時卻并沒有引起注意,直到有一天在店門口打算停車的江欣蕓,忽然全身失去了知覺,像將死了一般,在車子里一動也不能動。被人發現后,她立即被送到醫院的重癥監護室,然而入院很長一段時間,卻一直沒能查出明確病因,“那個時候,我以為自己真的會死,甚至開始很認真地給身邊的人一一交代后事。”直至后來,雖然最終查出了病因,可是與抑郁癥的對抗,糾纏了江欣蕓三年之久,“生了兒子以后,我覺得自己變得好丑,于是把家里的鏡子全部砸得稀爛;耳邊經常會出現幻聽,仿佛聽見有人叫我去跳樓,這時我自己的行為完全不受意識的控制,常常拉開家里的大門,就往外面跑。”此時的江欣蕓,不僅是身體狀況降到了谷底,同時她的事業,也受到重大打擊,一方面由于自己身體原因,無暇顧及生意;另一方面,2005年至2006年,“旗袍熱”的風潮已經過去了,旗袍市場幾乎降到冰點。在這其間,江欣蕓不得不將還未形成“江旗袍”品牌的12家門店,全線關閉。
然而在身體和事業的雙重谷底之中,丈夫卻一直守在江欣蕓的身邊,不離不棄,呵護備至。為了江欣蕓的安全著想,丈夫當時把家里所有的露天陽臺全部封了起來,寧愿生活在終日不見陽光的小屋里,也不愿意看見妻子的生活中,出現一絲絲不安全隱患。
在丈夫的陪伴下,家人的鼓勵下,隨著兒子一天天成長,江欣蕓不僅戰勝了自我,擊潰了抑郁癥的病魔,更是“重操舊業”,于去年6月,正式成立“江旗袍”品牌,完成心中一直在追逐的夢想。如今,重新生活在陽光下的她,用“涅槃”二字來形容,再恰當不過。
愛旗袍成癡的江欣蕓,有一大愛好,就是收藏舊時名媛貴婦所穿過的旗袍。目前江欣蕓已收集了舊上海灘名媛貴婦旗袍數十件,每一件,于江欣蕓來說,都是如數家珍,視為瑰寶。其中不乏有紅極一時的大明星周璇、胡蝶等人的旗袍,甚至還有來自杜月笙妻子沈月英的。將這一件件做工精致細膩的旗袍捧在手中細細摩挲,每一件似乎都有著獨特的味道,周璇的真絲喬其紗旗袍,菱格狀花紋鋪底,有著周璇一貫簡單樸實,不奢侈華麗的風格;而沈月英的五福花夾棉旗袍,以紫紅色為底色,鑲以金線編制而成的五福花,甚至摒棄了旗袍一貫的盤扣設置,采用西洋產物——拉鏈,從一件衣服,似乎就能嗅到這位舊上海灘第一大夫人的氣派之風。
正如她一直所認為的那樣,有故事的女人穿旗袍,繁華褪盡,滄海桑田之后,只剩下一件件精美絕倫的旗袍,仍然在講述著,曾經這個女人的風華絕代,這個女人的天遠地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