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對服裝店鋪的作用
我們還會經常碰到這種狀況,店長們很喜歡到競爭對手的門店抄價格,而且一旦發現別人的某些商品價格比自己門店的低,就會為自己找到銷售下降的最好理由和借口,要求相關部門降低商品售價,甚至是盲目跟價。
而店長們卻很少去思考,人家為啥價格會比我低?或者我是否有比別人價格低的商品?我如何把價格低的商品更好地展示和宣傳給顧客?店長們也很少去分析,我們的商品價格應該降到什么程度才是合理的,是盲目跟價呢,還是有依據有目的的主動調價呢?
我看價格,首先不是看時點價格,而是看時期價格。不斷地定期選擇某些敏感商品或特定商品,進行至少3個月的多次價格調整和跟蹤(其實每次的檔期降價商品,都是一次很好的價格試驗),在實施自己價格策略的同時研究競爭對手的價格策略。
我研究價格變動,使用的分析工具是價格彈性。價格彈性也稱敏感系數,可分為銷售額敏感系數、銷售量敏感系數、毛利額敏感系數等,其本質基本是一樣的。這里只演示銷售額敏感系數。
當價格彈性小于-1時,銷售額增長幅度超過價格下降幅度,稱之為敏感商品,負值越大,越敏感;當價格彈性介乎-1和0之間時,銷售額雖然增長,但幅度低于價格下降幅度,稱之為不敏感商品;
當價格彈性大于0時,價格下降了,銷售額反而也下降了,稱之為負敏感商品。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它用在價格分析上依然有效,當我們將價格降到一定程度后,它的邊際效用將趨于0,這時候降價對銷售額將不起刺激作用了。負毛利的自殺式降價,另當別論。同樣的,我們用價格彈性研究商品的降價空間,也可以用來研究上漲空間,道理是一樣的,但本質上有所不同,這時候的負敏感商品,可以適當提高售價。
在研究自身價格變化的同時,我們還通過不間斷地收集競爭對手的檔期DM,研究基于競爭對手價格變化的價格彈性。即在價格彈性的公式中,基準期和比較期的價格,用的是競爭對手的價格變化。而銷售額依然是我們自己的銷售額。于是,得出競爭對手價格變化對我們銷售額的影響程度。
經過積累,我們就有了足夠數據量的敏感數據庫。而后,我們看價格就有目標、方向、手段了:
1. 我們看自己時,能夠比較明確地知道哪些商品可以調高售價,哪些商品應該調低售價,調整的幅度應該是多少等。
2. 我們在促銷選品的時候,就有了依據,可以根據促銷的目標,選擇不同敏感度的商品組合;我們在促銷量預估的時候,將相對準確,避免了備貨不足或者檔期過后大量退貨。
3. 在看對手、直面競爭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選擇敵動我不動,或者選擇主動出擊,避免盲目跟價。
其實,做了很多價格彈性分析后,我們會發現,競爭對手并非每個商品的降價都會對我們產生銷售影響的,這個比例通常不會高過40%。有些時候、有些地方甚至不超過10%。
所以,我們的店長們,大可不必每次在競爭對手開始檔期的時候,揚著對手的DM,大聲地向采購部門“叫囂”著:“別人能賣那個價,為啥我們不能?”;
或者說如果我們的店長們能夠指著某個商品,告訴我們的采購部門:“如果這個產品能夠按照這個價格賣,那么我們保證能夠實現多少的銷售額或者銷售量!”而最終也實現了我們的預言,那么我們將獲得越來越多的采購信任和采購支持,那又何來的所謂“營采矛盾”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