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忘記大眾 挑戰自己
最近幾年里,陳年一直生活在質疑中。從過去對他私生活、凡客估值、凡客產品和存活希望的質疑,到現在對凡客產品線、極致單品策略、層出不窮的技術細節等的質疑。最近一年多的時間里,凡客不僅沒有如人們所料的那樣銷聲匿跡,反而靠著陳年的一連串讓人眼花繚亂的變革重新殺回市場,并成為眾多輿論解剖的標本。
成立于2007年的凡客,經歷7次融資,融資額超過5億美元,人員規模從巔峰時期的1.3萬人到現在的300人,SKU最多的時期超過19萬,現在是幾百。中間經歷的大起大落,讓陳年在痛苦的狀態下重新思考了很多基本的問題,他隨后的行動,就是對過往問題的糾正。
過去的幾年里,陳年和大眾之間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的狀態,這種疏遠感來自他骨子里的潔癖,能夠保證陳年大多數時候成功避免被外界驚擾。自身涵養讓陳年可以大度地接受別人的批評,但性格卻使得他很難忍受在他看來錯誤的意見,他會情不自禁甚至樂在其中地去努力證明別人的錯誤,這或許正是他所作所為的全部根源。
所以,凡客的變革,不僅僅是陳年在為自己而戰,也是中國商業轉型尋路的實驗。與他過去曾經帶給零售和服裝行業的沖擊相比,凡客這一次的變革實驗,潛在的意義其實更加深遠。因為凡客正在用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挑戰諸多在過往被視為成功必然的金科玉律,包括:
規模是成功的必然保證嗎?
極致的單品戰略可以支撐一個服裝品牌嗎?
專注于小眾的精準營銷真的奏效嗎?
專注于產品的管理體制能夠帶來商業成功嗎?
現在,凡客正在與之戰斗的一切——機械地追求規模、過度的市場宣傳、對快速回報的癡迷,以及對客戶的過度迎合和對品質的極度忽視,正是過去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寫照和慣性。從某種意義上講,陳年挑戰的不僅僅是自己過往的錯誤,更是中國經濟發展和企業運營的諸多陳舊腐朽的觀念。市面上眾多對于凡客戰略的質疑,很多也是來自基于過往經驗的慣性思維和依賴。
在過去對于陳年的諸多報道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那個正在與過去的自己較勁的文人商人陳年另一面,陳年和凡客的故事也或許可以代表中國商業生態中上一代互聯網公司最真實的生存狀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