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入臺喝到“頭口水” 讓傳統紡織企業年增長25%
“昨天的企業是機械,今天的企業是系統,明天的企業是頭腦。”
這是杭州愛麗芬集團董事長姚博明的名言。紡織外向型為主的企業,在很多人眼里,這幾年活得很痛苦,姚博明卻能將公司打理得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長,除了擅長學習,還來自于他對商機的敏銳嗅覺和果敢把握。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中國的出口型企業經營開始如履薄冰。
作為以紡織為主業的外貿型企業,愛麗芬集團卻沒有受到過多負面影響,反而還盈利了。“是學習讓我在金融危機中獲益。”姚博明說。
2002年,當國內EMBA教育剛剛開始辦學,好學的姚博明就到浙江大學EMBA就讀了。“我最喜歡聽的課是宏觀經濟。”姚博明說,“現代企業的發展是全方位的,這就需要管理者有強大的知識體系做支撐,政治、經濟等理論更要扎實。企業的管理者需要有遠見,必須對宏觀經濟形勢有所預期。”
2008年上半年,對大環境敏感的姚博明就提出,企業在下半年全部改美元結匯為歐元結匯。“當時很多員工不理解,客戶也不愿意。”姚博明說,冒著丟失訂單的風險他堅持,最后金融危機時,企業規避了很大風險。根據后來的形勢姚博明又做出決定,在2009年上半年開始“歐元轉美元”。
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競爭中面臨著諸多問題,如:人民幣升值,各種成本上升、融資困難、出口退稅波動、貼牌生產的利與弊、品牌戰略的可行性等等。愛麗芬集團也不例外,現在,愛麗芬的年產值以25%的速度增長,對于姚博明來說,這些跨越需要補充更多的知識。姚博明說,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市場,自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必須要進一步學習,才能超越自我。
試飲臺灣“頭口水”
成功度過金融危機之后,姚博明開始想方設法要讓愛麗芬走出去,走向更廣寬的天地。他瞄準了臺灣。
2008年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出了《關于大陸企業赴臺灣地區投資項目管理有關規定的通知》,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前往臺灣投資。愛麗芬開始準備赴臺投資材料,姚博明告訴記者:“我們趕在政策出臺前準備材料,一旦政策出來,我們趕緊申報,一定要走在最前面喝‘頭口水’。”
2009年6月,愛麗芬準備完畢所有的申報材料。2009年7月1日,愛麗芬正式向兩岸相關部門進行投資申請。至2010年4月,兩岸政府相繼批準愛麗芬在臺灣投資的申請,使愛麗芬成為大陸入臺投資成功的第一家民營企業。這個“第一”會給愛麗芬帶來巨大的機會。
“臺灣紡織技術走在全球前列,相當多的高端服裝品牌用的是臺灣的面輔料。”姚博明告訴記者。長期以來,愛麗芬專注于下游的成衣產品,這種產品結構在應對危機時有一定的被動性。相比較而言,臺灣在紡織上游產品,尤其是面料、多功能面輔料方面與研發設計及品牌上有很多優勢,臺灣在這方面的人才素質較高也比較充裕。
姚博明認為,紡織服裝業絕不是夕陽產業。他說:“衣食住行里面‘衣’是第一位的。他說他有一個夢想,就是打造一家與世界接軌的現代化的服裝制造企業,讓員工的收入水平超越有些所謂的新興產業。
愛麗芬與輔仁大學合作成立服裝品牌。姚博明希望,通過輔仁大學的設計師帶動品牌,并培養輔仁大學學生進入公司,甚至招到大陸的公司工作。
除了服裝,對商機敏銳的姚博明也開始開拓新的市場版圖,即將落成的愛麗芬富陽總部,除了成衣制造,還有清明網和大蒜素這兩個來自IT和保健品領域的新項目。后者是愛麗芬科技和浙江大學的合作研究,該產品單位含量極高,為全國第一,項目將列入國家863計劃。“目前還在試生產階段,但實用的效果非常好,產品一經推出,就被搶購一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