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百貨遭沖擊:電商外包成為企業標配
近日北京太平洋百貨盈科店的會員以短信的形式被告知,太平洋百貨北京盈科店門店將于10月25日關閉,消費者須盡早對預付卡余額進行消費,盈科店絕不是太平洋在北京關閉的第一個店,消息也稱,太平洋百貨的五棵松門店也即將關閉。
據官方所說,關店的原因在于物業租賃成本過高,不過業內人士評論說,其主要還是因為用工成本上升,物業租金大漲,供應鏈上游的采購成本上升。
太平洋百貨作為臺灣企業,在中國大陸也有多年的發展歷史,而同時在北京關閉兩家店,對北京百貨業或多或少帶來了危機感,即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沖擊著傳統百貨業。
相對于電子商務而言,租金上漲也僅僅是傳統百貨遭受沖擊的問題之一,另外,日益發展的電商形勢,已經迫使渠道供應商甚至制造廠商都紛紛加入了網絡銷售的隊伍中,線上線下渠道的互博,使得傳統的百貨商場有點后勁不足。在消費行為多變的現狀下,線上的渠道優勢更加明顯,與線下進店先交高額租金式的商業模式相比,也更能控制成本,返給消費者的利益更多。
太平洋百貨的盈、五二店的關閉,也折射出了新舊商業模式之間的互博,對于僅有十幾年歷史的電子商務來說,傳統的商業經歷了百年的洗禮,但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下,看似古老的模式顯然有些無可奈何。不過已有前瞻性的百貨企業,迎合趨勢,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在港上市的銀泰百貨等一些百貨公司,在傳統業務上嫁接了網絡電子商務的服務,以應對電子商務消費趨勢。
傳統百貨作為歷史悠久的商業模式,從某一角度也可以代表整個傳統的零售行業,按照這樣的換算關系,傳統百貨的危機也可以看成是傳統零售業的危機。
早在2010年底,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劉強東在企業內部提出了“One World,One Shop”的戰略目標,而近一年的發展,京東也正在演繹一個商業傳奇,并且與當當、卓越上演三國演義,而淘寶以平臺服務的商業形式占據網購總交易額的第一把交椅。
網購平臺的商品品類多樣化,已經讓越來越多的8090后坐享“足不出戶”的購物快感,成百倍發展的行業數據,給除了服裝、數碼以外的傳統企業前所未有的壓力。而這種進入和淘汰的局面,已經讓很多企業認識到,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標配,并有商業媒體以是否有電子商務渠道為新型企業的評判標準。
但是,并非企業有電子商務意識,就能一定做好電子商務,深圳近500家電商企業集體倒閉直接說明了電子商務是一個信息化系統化的商業流程,每一個環節都十分重要,從戰略規劃到網站建設、從營銷推廣到數據分析、從在線客服到訂單處理、從倉儲物流到后服務,都需要專門的人來負責,特別是運營技術更需要需要高端的電商人才,而目前高端人才已經成為行業的稀缺資源。傳統企業想要在電商行業立足,首先需要解決人才的難題。
除了人才以外,運營經驗和技術支持也是企業電商化的瓶頸,這就需要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商來幫助解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將企業的電子商務投資風險降到最低,興長信達作為國內最早的電子商務服務商,為國內外諸多品牌商突破電子商務上的一個又一個瓶頸,因此傳統企業可借助專業服務商走好電子商務的每一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