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破解融資難 破困境中小皮革企業亟須轉型
不管是外貿企業只好放棄訂單不做。
要逆境求進,主動應對始終最關鍵。這不僅要依靠中小皮革企業自身轉變經營理念、戰略轉型、業務結構優化,還需要動用全社會力量,國家有關部委、金融監管機構、各地政府也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中小企業。
多管齊下破解融資難
日前,返回溫州的奧米流體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福財,成為“回歸”溫州的第2名“跑路”老板。孫福財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跑路”的主要原因是資金鏈斷裂。企業在高峰時擴大生產規模,卻在銀根收緊的背景下未能及時償還民間借貸。
“我的資金鏈徹底斷裂,人也被債務逼傻了,最終被逼得出走。”孫福財表示,溫州市和洞頭縣政府采取一系列幫扶措施支持企業走出困境,使他“看到信心,勇敢地負起責任重回溫州,把企業重新‘整’起來”。
“解決小企業‘融資難’,先要解決小企業‘融資貴’,不能把小企業當作銀行賺錢的‘唐僧肉’。小企業客戶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如果只考慮賺錢,過高地增加企業融資負擔,就是‘竭澤而漁’”。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朱小黃表示,在小企業融資成本高企的背景下,銀行開始反思盈利理念,不再一味追求高收費,而是轉向在培育小企業的過程中通過共同的增值來持續盈利。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的《“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對未來幾年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做出了部署。銀監會5月出臺了《中國銀監會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十條新政從資本占用、風險壓力等多方面給商業銀行發展小企業貸款“松綁”,切實調動了銀行發展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
“要放開壟斷,深化改革,營造民企與國企間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環境,特別是要讓不同市場主體平等使用信貸資源。此外還要減輕企業負擔,加大扶持力度,對中小企業‘少取多予’,鼓勵它們走向轉型升級之路。”著名經濟學家辜勝阻建議。
此外,專家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在放開壟斷、減少負擔等方面對小企業進行扶持,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回歸實體經濟
日前,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針對溫州近期出現的幾個企業主“跑路”現象,聯合溫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全體會員發出倡議,堅持信用為本,操守為重。企業遇到困境,要正視問題,依靠多方力量,共渡難關,維護溫商良好形象。
溫州,這座資本之城,以民營經濟揚名海內外,溫州模式一度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楷模。然而,此次溫州眾多老板出逃事件,不啻給溫州的民企發展敲響了警鐘。同時也警示中國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實業,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學美國華爾街,靠“炒”房地產、煤礦、金融洐生品,最終受傷害的不僅是企業自身,還將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page_break}
企業發展遇到困境,甚至面臨破產的可能,這縱然有外部經濟大環境的因素,但無論如何,拋下爛攤子不管,一走了之,玩人間“蒸發”,這都不是一個負責任的老板所為。企業發展也要有自己的倫理,置員工于不顧,置幾十億負債于不顧,神秘失蹤,這樣的老板很難充當中國民營經濟的領頭羊,也毫無誠信可言。更何況造成企業現有的窘境,老板自身的經營理念也是原因之一。
而最大的警鐘還是為溫州企業乃至中國企業的發展模式而敲。溫州對外投資多年,資金實現了大幅增值。然而富起來的溫州企業,并沒有全心全意地想著繼續做大做強實體經濟,而是興起了“炒”風,什么賺錢就“炒”什么,從樓市、能源、古董,到金融洐生品,再到眼下的民間高利貸,以至有人說溫州已進入了“炒錢”時代。
瘋狂借貸的根本原因無非在于“高投入高回報”的投機主義。有數據表明,在溫州做實業,中小企業的毛利潤一般在3%~5%,但民間借貸的年利率則高達180%。高利潤必然伴隨著高風險,靠“貴利”盤起生意,靠生意再借“貴利”,風險一環一環傳導下去,這種資金的“創新”游戲,與美國的次貸危機頗有幾分相似。
如何讓企業不再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戲,回歸實體經濟,這是溫州老板“蒸發”帶來的警示,也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所在。
堅持產業轉型升級
中小皮革企業一直被稱為低技術含量、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產業附加值低,在近年來也備受詬病。現在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廉價成本的時代已經過去,而企業以前仰仗的低成本操作方式,已經不適應經濟的發展,當成本沒有優勢的時候,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轉變企業盈利模式已經迫在眉睫。
企業轉型,在真正運行起來的時候,才知道這其中需要花費多大的力氣,需要有多少再生的痛苦經歷,在溫州已經有一些企業在陣痛中摸索出轉型的路徑,如奧康集團,他們的經歷或許也將對很多面臨同樣境遇的企業有所幫助。
“企業發展也有生老病死,從產業優化的角度來看,隨著市場的發展,肯定是要倒一批的,這并不是壞事,落后的生產力或產能被淘汰之后,還可以出現新的東西。”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認為,“現在外界關注最多的‘融資難’問題的確存在,但有點以偏概全了。除融資難的問題外,企業面臨更大的問題是技術和人才的缺乏,這方面政府同樣要提供足夠的幫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