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裝產業要打贏“家門口的戰爭”
“國際化”是中國行業在2011年度最后一天的集體發聲。
2011年12月31日,由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網易主辦,以“明道·優術”為主題的對話2011中國服裝品牌國際化高端論壇,旨在針對中國民族服裝品牌的國際化難題,搭建起企業家國際化經營之道的同時,試圖破解中國服裝品牌的國際化困局,廓清中國服裝品牌的國際化方向,探索中國服裝品牌的國際化途徑,最終通過行業領導、業界專家、品牌企業的多維視角“望、聞、問、切”,在道與術、破與立、思與行中理性、建設性地勾勒出中國服裝品牌國際化路線圖。
據介紹,目前中國服裝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產業升級,即通過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來提高中國服裝行業國際競爭力,全行業推行以“質量、創新、快速反應、社會責任”為核心的新型工業化戰略和品牌發展戰略,致力于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創品牌,圍繞品牌提升帶動行業提升,并著力培育國際型跨國集團。在此大背景下,“國際化”顯然已成為2011年中國服裝企業年終總結的關鍵詞匯,以及未來開展全球化謀劃、參與貿易新角力的砝碼。
陳大鵬表示,當前,中國服裝產業正處于從服裝大國向服裝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中國服裝產業正全面走上以品牌為主體、以價值為核心、以產業質量和效益增長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及以科技、文化和人才為支撐,以低碳節能和社會責任為契機,以創新為動力的轉型升級發展道路。而在這一過程中,“國際化”無疑是中國服裝產業的活力之源。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曹庭瑞指出,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梢?,加快自主品牌建設已經成為新時期振興包括服裝產業在內的民族產業的重要戰略任務。中國服裝品牌要實現國際化,最終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就要在堅持“拿來主義”、“靈活創新”和“本土優先”3個方面進行努力,以本土市場為圓心,以國際市場為半徑,積極穩妥地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國際化發展之路。
站在市場的角度,在分析了本土市場國際化趨勢之后,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秘書長范君認為,依托廣闊市場和共贏渠道實現本土崛起,在同國際品牌與狼共舞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僅是中國服裝品牌的國際化生存路線,同時也是商業領域多年來對自主品牌給予扶持的重要方向。面對國外服裝品牌大舉搶灘中國的現狀,以及國外貿易一體化競爭態勢的形成,中國百貨業與中國服裝品牌整合戰略資源,達成戰略同盟關系,已成為共同提升民族服飾產業的戰略使命。
品牌如何選擇適應自身發展的國際化生存模式?與會企業家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并達成了共識:在國際市場本土化、本土市場國際化的今天,融入國際化是不可避免的過程,沒有國際視野的商業運作將沒有生存的空間;本土智慧在融入國際化過程中是有生命力及作用空間的。國際視野與本土智慧的結合,正成為一種主流的商業運作模式。
然而,在國際化過程中,中國服裝企業有著自己的弱點。北京派克蘭帝有限公司副總裁羅杰凡認為,第一個就是同質化。國際化的品牌都有自己固定的、非常獨特、鮮明的風格。而中國企業卻喪失了品牌的獨特性,喪失了差異性。第二個是企業管理上的粗放。外國企業經歷了一二百年的沉淀,經歷了無數次大蕭條反復的洗牌,能活下來的企業都有著悠久歷史、深厚背景,而且經驗非常豐富,管理非常到位。但中國企業的粗放型管理很容易被淘汰。作為一個國際化的企業,要跟國際企業競爭,管理一定不能再粗放,要做到更精細、更科學。浙江中哲控股集團董事長楊和榮則表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是有障礙的,其中有歷史和文化的障礙,也有藝術和設計的障礙等。
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命題,中國服裝企業對于“國際化”的思考和探索,腳步從未停歇。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陳國強指出,由于近十年來,全球市場準入規則發生了極大改變,貿易壁壘在WTO框架內一定程度得到削減,商品在世界范圍內加速流動,品牌的國際化周期大大縮短,其形態也更趨于多樣化。對于中國服裝品牌而言,本土市場本身就是國際市場的一部分,本土品牌要想完成國際化偉業,必須贏得家門口的戰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