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使鞋企優化產業結構
近來,“用制鞋企業為此次“用工荒”的重災區之一,目前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地區城市缺工超過200萬人,部分生產線已處于停工狀態。鞋企紛紛上調工資,調低學歷、年齡等限制,并出臺各種新員工的獎勵政策,希望“用工荒”得以緩解。
而通過對這次用工荒的綜合分析我們發現,“用工荒”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質量的心理預期均得到提高,因此,高性價比的待遇才是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徑。顯然,沿海地區的鞋企還想以廉價的勞動力來壓低產品成本,獲得國際、國內競爭優勢,顯然是走不通了。而相比較而言。沿海發達地區唯有科技創新,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企業利潤率,才是根本的唯一出路。
因富士康連跳引發的加薪連鎖反應日前迅速在全國蔓延,各地方宣布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漲幅均在10%以上。對于這股“加薪潮”很多企業表示擔憂,同時,這也昭示著廉價勞力時代的結束,在勞動密集型鞋產業中,這股“加薪潮”帶來很大沖擊,一部分實力不濟的鞋企或將遭淘汰,另一部分則可能借此機會實現重獲新生。那么,如此不確定背景下鞋企何去何從?
鞋企應進行技術升級吸引人才
泉州市鞋業商會副會長、福建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說,去年泉州鞋業總體平穩發展,總產值估計超過700億元。其中內銷市場發展穩定,特別是安踏、特步、匹克、361°等品牌企業有較大的增長。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人民幣匯率上升以及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泉州鞋業的外貿訂單有所減少。
他說,企業仍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升級,投入先進生產設備,采用先進的鞋材用料,在款式、鞋材等方面趕超國外先進水平,從而提高核心競爭力。其次,有關方面需要給予鞋業企業更多的資金,在生產環境建設、生產設備更新、員工的培訓等方面給予扶持,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支持企業逐步實現品牌國際化,引導企業走專業化協作道路。
另外,有關方面需重視海外營銷,鼓勵上市公司收購國外成熟銷售網絡,創建國外的銷售渠道,打造出一支擁有外貿經驗的人才隊伍并有效把握東盟市場機遇,選擇在最適合企業發展的國家和地區投資辦廠。
漲薪不是唯一的手段
解決用工荒光靠漲工資是不夠的,企業還需要根據自身的需求重新定位招工標準,盡量采用人性化的措施去切實解決工人的需求才是上策。古言道,“上下同欲者勝”。對鞋企來講,就是指企業管理層與員工之間齊心協力,而這是建立在員工自身的發展利益和人生規劃能與企業的效益和前途一致及息息相關基礎之上的。企業管理層學會識人,眼光、手腕兩面要俱到,才能使有真才能的人樂于為企業服務。最后就是每一個人工作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好。因此企業要更有效地組織生產和營運,在允許的條件下也要適當的考慮員工人生發展規劃等利益,建立一種賞罰分明以最有效地開發、利用人的才能和成長的競爭激勵機制。
體構建企業品牌人文精神
眾所周知,品牌是一種商業游戲規則,也是一種文化,好的品牌能夠如舟行天下。因此鞋企在做一種服務或售出一種商品時,是需要考慮融入社會,人心和消費者心中的,這是每一個致力于品牌建設企業必須的工作,除此之外在提供差異化的服務的同時,企業還必須提供共性的品牌屬性,比如誠信、質量。這樣客戶和消費者才會覺得到這家企業的服務或商品會滿足他特定的需求。而這個服務或商品是由大量的標準支撐著,在每個細節上都提供了與之相對應的標準和增值服務,以此同時這些標準中的某些部分是高于所有客戶和消費者期望的,自然品牌就會在客戶和消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毫無疑問,如今的經濟現象迫使鞋企必須剔除浮躁,進行調整結構讓鞋企從內在真正展現出專業品牌化,從而拉開市場需求的參差和距離,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關注。
我們認為現階段爆發“用工荒”,既是經濟發展之憂,也是調整經濟結構和分配結構的絕好機遇,要辯證分析,趨利避害,放大正面效益,規避減少負面效應,深層次調整今后的產業政策和發展思路,確保經濟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