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向中西部轉移勢在必行
12月8日,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流通分會和瀘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0中國服裝流通模式創新論壇·瀘州暨《西南服裝產業及商貿流通競爭力分析報告》發布會,在四川省瀘州市西南商貿城舉行。此次論壇上,政府領導、行業協會領導、國內商貿流通界著名學者、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專家共同探討了中國服裝流通模式的創新之路,分析了西南服裝產業及商貿流通所獨具的競爭力。
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勢在必行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流通分會名譽會長楊東輝指出,近年來,隨著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資源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受到制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壓力增加,東南沿海地區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勢在必行,這對西南地區專業市場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契機。西南商貿城作為西南地區與成都荷花池、重慶朝天門鼎足而立的西南商貿中心,要把握住這個機會。
同時,大規模的產業鏈式轉移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是有效承接產業轉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西南地區的專業市場要以優良的投資環境做好承接工作,以打通商貿流通渠道為突破口,促使紡織服裝行業實現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在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獨有的發展特色。另外,專業市場在拉動二三線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上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呈現出了新的發展活力和生機。
西南地區產業優勢逐漸顯現
論壇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流通分會會長夏令敏發布了《西南服裝產業及商貿流通競爭力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據夏令敏介紹,《報告》調研組重點實地調研了西南地區服裝產業發展現狀以及產品銷售、流通、采購等相關產業鏈環節的配套情況,綜合分析了西南地區服裝產品供需關系,以及該地區商貿流通能力。
事實上,西南地區具有以下產業優勢:勞動力資源豐富,主要能源具有較強優勢;中低端服裝產業鏈條完整,市場反應速度快,持續發展勢頭強勁;服裝人才培養體系健全、師資力量雄厚,設計人才不斷涌現;專業市場成為自有品牌孵化器。目前四川省的職業裝、休閑裝、童裝、絲綢產業和重慶市的渝派服飾已經成為西南地區較為突出的優勢產業。為了承接國家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西南地區還興建了十幾個具有承接轉移能力的工業園區。并且,西南地區的二三線城市城市化進程還未形成高峰,至少還有20%-30%的增長空間;西南地區人口眾多,消費市場巨大,尤其是服飾消費呈快速增長態勢。
另外,瀘州現代服務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年均服務業增加值增長幅度達到10%以上,瀘州正在向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聚集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作為瀘州市委、市政府推動瀘州商貿產業升級、打造川滇黔渝現代商貿物流中心的項目載體,中國(瀘州)西南商貿城具備了成為覆蓋川南、輻射云貴的區域中心市場的條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