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面臨六大風險 出口信保“護航”紡服企業外拓市場
2010年,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紡織服裝出口將面臨怎樣的風險形勢?
全球風險將呈現六大特點
日前在京召開的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年度工作會議分析指出,2011年全球風險態勢將呈現六大特點:一是經濟復蘇面臨結構性調整的困局;二是主權債務危機存在擴散的風險;三是全球金融系統仍然十分脆弱;四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面臨貨幣升值壓力;五是資產市場和資本市場波動性加劇;六是全球通貨膨脹水平將上升。
中國信保的承保數據顯示,2010年北美洲地區出現多起重大金額報損案件。自美國經濟逐步走出衰退后,中國信保接到的出口企業報損案件的總量和金額增幅均有所回落,但小規模進口商的逃匿和非法停業情況明顯增多。歐洲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受主權債務危機影響較大,企業經營與融資均受到嚴重沖擊,報損案件金額和數量均有較大幅度增長。亞洲地區的企業破產、停業現象有所減少,匯率波動和外匯結算風險依然存在。非洲區域風險水平總體最高,部分國家財政擔保有效性不足,匯兌限制時有發生。拉美地區,賬期延長趨勢明顯,貨款追償難度相對較大。
對此,中國信保提醒出口企業要充分認識世界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謹慎選擇交易對象及銀行,合理分散貿易及投資領域,積極落實各種風險防范措施,保障出口和投資的安全。一是關注貿易壁壘的影響。二是關注銀行風險付款意愿和破產風險。三是關注匯率風險可能帶來的買方違約的風險。四是關注債務危機國家買方的付款意愿和破產風險。五是關注經濟欠發達地區信用證風險。
中國信保多措施“護航”外貿
據分析,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國際貿易、投資的信用風險仍然較高,出口信用保險和投資保險的市場需求將保持在較高水平。作為防范信用風險的有效工具,出口信用保險將進一步發揮政策性作用,為外貿實現“拓市場、調結構、促平衡”助力。
為此,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制定了新年發展目標,提出力爭2011年實現出口信用保險和海外投資保險承保金額2350億美元。中國信保總經理王毅表示,2011年中國信保將以優化結構、強化管理為重點,以完善產品、服務和資源配置、加強風險管控和隊伍建設為保障,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綜合實力。
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中國信保人士表示將加強對已承保業務的風險監測和分析,實現對宏觀政治和經濟風險、行業波動風險、海外買家風險的實時監測,及時發現風險信號,盡早介入化解。同時,中國信保還將利用政府、行業協會平臺,與企業召開風險研討會,向企業提示風險;根據行業特點和風險變化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行業承保措施;及時處理企業的報損案件,快速理賠,彌補出口企業損失;積極展開可損前后的調查及追償工作,維護出口企業利益。
企業外拓市場受益出口信保
2010年,中國信保保險及擔保業務共實現保額1964.3億美元,同比(下同)增長68.5%。其中,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實現保額96.5億美元,增長19.7%。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全年實現保額1543.3億美元,增長71.0%。國內貿易信用保險實現保額1126.0億元,增長33.8%。支持企業獲得銀行融資2500億元,增長62.8%,向企業支付賠款5億美元。
2010年,我國出口信用保險保額增長66.8%,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出口信用保險承保金額占我國一般貿易出口總額的22.8%,比2009年提高了4.2個百分點。截至2010年末,中國信保出口信用保險總承保金額、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金額和海外投資保險承保金額已升至全球所有官方出口信用機構中的第一名。一系列的數字均表明中國信保的發展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顯著增強。
2010年,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支持的出口行業更加多元、國別更加廣泛,協助出口企業打入以往難以進入的市場。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全年承保“出口到新興市場國家”、“長賬期賒銷出口”以及“遠期信用證出口”等三類高風險業務1117.3億美元,直接拉動出口增長約9個百分點。
2010年,中國信保在引導企業調結構、促平衡方面成效顯著。為落實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及相關產業政策,中國信保明確將機電、輕工、紡織、汽車、高新技術、農產品和醫藥七大行業列為承保重點支持行業。同時,中國信保對具有較強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優勢品牌企業、出口或產業基地及行業龍頭企業均給予了重點支持,在承保賠償比例、信用期限、限額滿足、限額調劑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全年支持上述七大行業出口近1300億美元,承保金額占比從2009年的78%提高至83%。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